站內搜尋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都會台北的燃燒地圖

2009年9月29日

無殼蝸牛照過來~~運動照片大募集

無殼蝸牛照過來原始募集網頁:http://www.wretch.cc/blog/imliizzy/218020#trackbacks





串聯貼紙:

2009年9月24日

不只是種菜

不只是種菜 吳瑪悧

在台北雙年展中《台北明天還是一個湖》子項目〈台北好好吃〉裡,有許多來參與的志工。在分享會中,大家談到為什麼來美術館種菜,答案有許多種,但都指出了生活在城市裡的不足,以及對她的期待。

「為什麼來美術館種菜?」
--為了健康…
--為了紓解工作的壓力…
--為退休後的生活作準備…
--找回童年在鄉間的美好記憶…
--因為沒有田, 所以來美術館種…
--看到植物在手中成長、有收穫,美好愉快、又不花錢….

這些回應所反射出來的城市生活問題是:為什麼我們得要退休後才能開始種菜?為什麼我們的工作讓我們需要紓壓?為什麼童年的美好記憶不能長存在大人的生活裡? 為什麼都市不能像鄉村?為什麼生活在公寓中,不能也享有種菜的樂趣? 享受美好可以不靠消費嗎?為什麼我們得注意食物的安全與健康,它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這些問題表面上看來與《台北明天還是一個湖》所點出的氣候暖化不相干,但是它卻折射出我們今日生活的方式,是多麼遠離理想的與環境共生的模式。我們所認知的城市文明—不斷的把農地變成水泥地、不斷的追求最高利潤、不斷的把利益留給私人,災難、責任留給公眾的模式,就是造成氣候暖化加速的主要原因。因而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如何轉化為我們對於城市美好生活的設計,如何規劃一個具生態觀的城市,便是《台北明天還是一個湖》透過人人都可參與、人人容易上手的種菜行動來思索與實踐的。

但在種菜過程中,在人面對土地時,我們學習到了兩種不同的農法,一個是使用有機堆肥,一個是自然農法。這兩者的差異,透過大屯溪自然教育農莊的黎旭瀛和陳惠雯老師,我們了解到,大自然有她自我更生、不斷適應環境、讓自己茁壯的本能,只要些微照料,是不需要任何肥料的。使用肥料某種程度其實也反映出我們對於收獲本身的汲汲營營。而且從黎老師所放映的NHK影片裡,我們也看到,許多原本質優的土地,因為過度使用、施肥,而成為貧瘠的土地…。因此〈台北好好吃〉透過種菜行動所帶來的省思,更包括了對於人類步入農耕社會,開始囤糧、賺取利益,以及因而有了充滿算計的經濟制度的回望與反省。如何將反省轉化為新的生活態度與智慧,更需透過實踐來不斷的自我檢視…。

科學家說,人類未來比較大的問題不是能源問題,而是糧食問題…。氣候暖化使得有些土地已無法種植,未來海平面持續上升,耕地面積將更減少。因此〈台北好好吃〉希望藉著分送育苗,推動把城市變成菜園、蔬果耕地的做法,邀請大家一起來幫城市變臉。希望有一天,我們所生活的城市也是個蔬果的耕地,不只有效為城市降溫,也因欣欣然的綠意,帶給人舒暢與樂觀進取感,同時也因為源源不絕的蔬果,而讓人學習相互分享,共存共榮。

2009年9月21日

台北都會燃燒地圖—牠的身世系列

台北都會燃燒地圖—牠的身世系列
熱島效應下的台北生態敏感地圖
OURs報告u20090811

倫敦以「2012」個都市菜園回應2012年奧運聖會
「要讓奧運不只是一場為期兩個禮拜的體育盛會,而是全世界的環保楷模!」這是籌備2012年世界奧運的英國籌委會所立訂的目標,要以最環保的技術建蓋這次的奧林匹克運動大會。

  環保奧運計畫裡面包括:因應奧運興建而拆除的建築物將會回收90%,運動設施建築材料有20%會回收再使用;而奧運期間所需求的能源有50%來自可循環的自然資源,像是風力、水力、太陽能等;奧運興建過程盡量使用耗費燃料較少材料運輸,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50%…等,無論是最高資源回收率、材料再利用、最低廢棄排放,通通符合綠色環保標準。賽事的參觀者需要配合倫敦奧運的綠色計畫,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騎腳踏車和親自步行前往,奧林匹克公園設置長達50公里的單行車專用道和人行步道。
「倫敦市長強森,向外界宣告要在2012年,也就是倫敦奧運到來之前,在倫敦市內找尋2,012塊土地(包括屋頂、校園等可使用的空間),給倫敦市民種植蔬菜,願意參與這項活動的,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都可以獲得市政府實質的協助,大約八萬七千英鎊的經費,一起把廢棄不用的空地,轉變成綠油油的菜田。讓他們可以生產出健康美味的蔬菜。」(2008-11-06 20:00,公視晚間新聞)

台北辦2010花博會「砍樹移樹1168棵」

2010台北市花博會第一個讓社會大眾有認識的消息是:
「---台北市政府為舉辦國際花卉博覽會,欲移植1168棵分佈在大圓山地區的美術公園及中山公園的樹木,目的只為興建使用為期半年的水泥展場。」

「蝴蝶不見了!」
「剛走過來,發現社區的街角空地被改造了,插上台北好好看系列的說明牌子。改造完成之後,幾棵原本蝴蝶可以停留的植物已經不見了,變成為一座小土丘、廊架與二把鐵製座椅。原本社區中飛舞的蝴蝶不見了!」(2009.0801)
一位參加台北市青年規劃師培訓的學員這樣講著最近社區的經驗。

台北都會區中不斷上演的「黑色鬧劇!」
台北市這幾年透過幾個國內外的研究提出「生態台北」的計畫,也積極舉辦「2010世界花卉博覽會」,台北縣也一直以「大河之縣」作為施政主軸。但是種種的不當政策與建設,背離節能減碳的作為仍然不間斷的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世界中,「與災難共生」似乎是盆地居民的宿命。

氣候異變的講法雖有不同,但是「氣候爆烈化」已經從個案開始跨越警戒線,從特殊演化成為常態。台北盆地的水泥化所加重蓄熱效果,「熱島效應」已然成為它的脆弱的體質,種種現象不斷出現,驟雨考驗著都市排水的功能,陽明山的霧線消失,登革熱的警戒線北移恐將再現「圍城」的恐慌,開放空間的都市防災考量,等等議題正考驗著城市的應變能力。

讓台北逐漸變成一個畸形成長中的怪獸。透過地圖的真實呈現,我們一起追蹤紀錄這個怪獸的生命史,當然的目標,是希望遏止怪獸的持續成長。

「熱島效應」
都市地區的地表水泥化缺少水氣蒸發的可能,改變了環境自然的溫度調節功能。反觀在郊區,早晨的太陽蒸發凝結在植物葉面與泥土表層露水,這些露水部分就被建築體直接吸收,降低了空氣的溫度。由於都市大量開發過程中,地下室超量開挖(比建築物的地面層面積還大),都市中泥土與植物覆蓋的面積減少,加上都市空間所採取完全不透水的人工地盤,更徹底阻絕了地表水下滲,以及水氣與土壤、大氣之間的熱交換。

都市地區排水良好,這使得原本應儲存或蒸發的水分快速的從水溝流失掉,蒸散量也顯著減少。加上都市中大量的使用與交通等等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嚴重,且都市中的建築大多為容易蓄熱能的水泥量體,對於微氣候風環境有著阻擋或減弱的作用,皆不利於地表散熱的進行。
持續溫暖化的都市氣溫在周遭低溫郊區的背景襯托下,有如一座發熱般的島嶼,此現象於氣象學上稱之為「都市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

當都市環境沒有一套對策以減緩「熱島效應」時,不只是建築物外部空間過熱乾旱的情形將日益嚴重;相對的,如何抵抗室外環境暴烈化挑戰,才得以維持室內環境基本舒適度,人們只有採取將自己與外界隔離的模式。於是大量的冷氣使用,熱氣直接排入都市空間中,更加強都市空間的溫度。因此也浮現另一個議題。

在冷氣的協助下,我們可以暫時避免掉戶外高溫的不舒服感。但是長期下來,冷氣可說是室內空氣有機物污染的幫兇。在冷氣啟用的時候,會把窗戶關閉可以增加制冷的效果,減少冷氣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但同時也減低了室內空氣的流通性,使室內裝修建材日日夜夜所肆放出來的有機物質不易驅散,而慢慢地積存下來。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室內空間中將出現種種慢性病,這將是個人與國家重要的財政支出。

台北盆地的體質
台北的盆地地形也是需要一套特殊的機制以減緩「都市熱島效應」的作用。台北市市區內密集的建築基地環境規劃配置阻礙了都市整體散熱的功能。台北市像是個高度運轉的大型機器,除了必須服務市區內所有的機能需求之外,更需負擔由外縣市進入市區的經濟活動所產生的交通及環境衝擊。因此多年來整體活動所產生的熱負荷累積於台北市這有機發展下的都市環境。台北市微氣候環境的優劣取決於都市風場狀況、環境濕度水蒸氣循環場狀況與公園綠地面積分佈狀態。

風道
臺北盆地本由淡水河與基隆河形成二個主要的風道,但是環著河邊所填築的堤防成為風作用的阻礙。另外,良好的都市通風路徑,必須有賴土地使用分區與都市計畫規章於空間象度的考量。從過去台北市對於土地使用分區規劃乃建構在二象度觀點,在缺乏空間象度考量因子的都市計畫策略下,尚未對立體都市風向空間路徑考量,造成不當建築量體配置而成為阻礙都市風場通風散熱機制下最大的原凶。

地表透水與保水
地表滲水保水機制有賴於法規制度面細部計畫實行與工程施工管理以回復原本自然水循環作用;都市綠塊的規劃與設計施工亦有賴法令章程的增修與監督才能真正賦予公園綠地的實質貢獻。
台北市為改善都市下水污染河川問題,積極進行地下管線埋設,統計至2005年其家庭污水接管率已達77.13 ﹪,雖能有效抑止日益嚴重污水污染河川問題,但卻使得民眾有著錯誤的保水觀念,認為所有的水包含雨水、中水皆應迅速排離基地,以致造成都市地表乾燥化問題。再者從都市地表喪失有效滲水面,影響日夜因溫差作用產生的水蒸氣循環機制以致造成溫、濕度的失衡這現象來看,都市地區長年處於低濕、高溫的狀態也使的原有植物面積、昆蟲生態棲地基盤的巨大改變。況且在人行道、柏油路面、水泥地、公、私立停車場乃至於許多休憩場所和公家機關、都市廣場,對於綠建築環境保水指標尚處於推廣階段,因此對於保水設計、透水、貯流施工均相當不足。

不只是美化,而是生存之道:「生態敏感地圖」行動
而如何加速透過環境經理過程,讓都市環境在都市計劃、都市設計、都市景觀設計、建築環境計畫、建築體綠化生態回應機制下提出更多可行之對策,將成未來都市建設之必然思考方向。
過去的都市發展是基於將土地當作一種建築「資源」與「潛力」,追求最大的利潤,在台北的都市發展過程,依應台灣經濟發展的軌跡,政府、專家與投資者告訴大家是一張「基於土地開發利益的的都市發展」圖像。榮景不在!近年來台北人口已經呈現負成長;因此,目前只有「豪宅」能夠在這個都市中被推案,我們的政府無法抑制這種失控的都市發展,反而成為操作機制的一環。這種基於「衍生性商品」的價格戰只能生產這種不合理的產物。

因此我們基於對於都市價值的追求,提出「生態敏感地圖」來取代「基於土地開發利益的的都市發展」圖像的操作,以找回城市的價值,同時以回應氣候「暴烈化」的速度。這樣的工作並非只是研究的議題,而是需要從靜態的藍圖式都市計畫分區計畫中尋找可以調整的空間策略點,行動在於從都市的大架構連結到生活空間中的路徑。這個我們原本期待政府可以帶動的生存戰,確是在不斷的要求對話中感受到極大的挫敗!
因此「生態敏感地圖」不只是一張計劃圖說,它可以是行動、在地智慧與創造機制的熱情:
市民自為的「行動」
像是綠色生活的行為地圖將這個城市街區中所分佈的都市農園、農夫市集、有機飲食、、、等等串起來。像是各種社區生活空間中所發生有趣的改造城市空間的成果,例如「把蝴蝶找回來!」的社區公園改造;一家家由自己打造的商店或綠色的住家、、、等等。
「地方智慧」的累積
參與不只是一種「賦權」,同時也是一種向生活者學習的智慧。「模式化」、「口號式」、「恩寵式」與「主題式」的非理性的都市治理已經無法回應進步社會民眾的期待。台北社區參與議程已經有在地民眾提出「環境治理白皮書」取代政府與專業委託研究的案例。

「監督」的機制
藉由資訊公開,記錄在「生態敏感地圖」上的種種有意義的物件,就像是「針灸」的穴位一樣,來守護在生活世界中僅存的美好事物。我們可以用來探問政府不當做為的年度排行榜,連結民間社團進行評比,可以每一年公布一張地圖以檢驗地方政府的作為。這就像小孩子們公布「泥巴地圖」來控訴大人世界對於都市空間的任意非為!

台北市在未來的環境規劃策略應是朝向回復原本盆地「綠手指與藍臍帶」所建構的自然環境基本面上,讓生物棲地再次回到市區,在微氣候環境謹慎的維持下以修補生態願景。我們所期待的是一個個有計畫的、溝通的、協調的、參與的、原生的、細緻的、有價值的、成為網絡的生態城市計畫的推動。

2009年9月16日

大家來找碴

由於目前燃燒地圖還在試驗階段,麻煩大家如果有發現不方便或是不妥的地方,
可以留言或是寄email到以下信箱:
burningyours@gmail.com

2009年9月13日

台北串燒2-- 一個運動展覽的想像2009/09/14

台北串燒 2

藝術工作者、環境運動者與規劃者 一起面對面討論城市發展的課題


8/11都市改革組織OURs舉行第一次台北大串燒,邀請環境運動者、規劃者就各自推動的議題、案例提出精采報告,藝術工作者也給予熱烈回應,而形成共同合作的開端。(請見「台北大串燒1會議記錄」)

台北串燒2因此接著將討論藝術工作者、環境運動者與規劃者具體合作的可行方案。尤其在八八風災後,氣候異變對於國家安全的影響引起廣泛討論。城市發展又如何因應其挑戰,更是嚴峻的課題。有鑑於此,如何拓展都市環境運動的空間,還要大家一起來激盪。

台北串燒2將由藝術、媒體工作者,提出一個運動展覽的想法,包含透過網路串連以及實體展覽來開展對話,希望為環境及都市運動帶來新的能量與激發。



時間:2009.9.14 (星期一)晚上7:00~9:30
地點:台灣金融研訓院6樓小會議室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62號6樓 (捷運台電大樓站4號出口約一百公尺)


主辦: OURs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聯絡:秘書處 陳依雯 (大白)
Mobile:+886-987-639-321
Tel:02-2365-6515 Fax:02-2365-6829
Web :www.ours.org.tw Email:ours@ours.org.tw

一個運動展覽的想像

主持:吳瑪悧

1. 藝術社群報告:結合運動的展覽可能
報告人
李士傑:透過網路媒體科技整合台北燃燒地圖的方法
徐文瑞:奧地利林茲「顛覆性博覽會」的概念及操作

2. 回應及討論
OURs及各運動團體

3. 小結
確認後續相關工作內容



李士傑簡介 引自http://ilyagram.org/blog/archives/1836.html
文化工作者,網際網路運動人士,關注全球資訊社會當中的種種社會、資訊、科技、文化與媒體議題。在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擔任專案經理,負責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與社群、使用者有關的研發資訊,以及國際合作與計畫間整合的工作。目前正就讀於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班。
個人部落格http://ilyagram.org/blog/
風災後與華視一起製作的新媒體與新聞網頁http://news.cts.com.tw/action/event/flood/index1.html
徐文瑞簡介
策展人,研究興趣主要在於全球化的文化狀況、美學與政治的關係、當代藝術的地理政治處境等。近期策畫的展覽包括2008及2000臺北國際雙年展(臺北市立美術館)、「好地方:臺中國際城市藝術節」(2001,與林宏璋共同策畫);「世界有多大?」(2002,奧地利林茲 OK當代藝術中心、2003,高雄市立美術館)、「非常經濟實驗室」(與Maren Richter共同策畫,2005 臺北)、「利物浦雙年展」(與Gerardo Mosquera 共同策劃,2006,英國利物浦)、「赤裸人」(與Maren Richter共同策畫, 2006,臺北當代藝術館)等。並曾任第四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評審,以及第七屆伊斯坦堡雙年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國際評審等。



顛覆性博覽會 簡介
Subversive Messe / Subversive Fair
http://subversivmesse.net/afds/view?set_language=en
奧地利林茲(Linz)是鋼鐵工業城,2009被選為歐洲文化之都。台灣藝術界比較熟悉的是這裡每年舉行的電子藝術展(Ars Electronica)。

2009年5月14~17日在林茲的工業港區,佔地2000平方公尺的展館舉行"顛覆性博覽會",提供藝術愛好者呈現具顛覆性本質的當代發想。該展挪用現代資本社會商展模式,向四方徵件,計收到213個提案。來自各路人馬,以創意方式對抗權威,包括顛覆性的時尚、設計、建築、策略和表演藝術等。除了展覽,也舉行座談、工作坊,傳授簡單易學的運動技術及抵抗策略等。顛覆在此被用來跨越侷限、質疑權威、引發討論。

"顛覆性博覽會"以一種類似嘲諷式的文化反堵手段,一方面進行對資本社會的解構和破壞,另一方面也開創一種具創造性的文化行動能量。



News!台北串燒徵求策展志工團隊

策展志工團隊組別

1.翻譯組:
文件翻譯(中英,能流利譯稿或潤稿,可遠端協助)
文件審校(具相關背景,可協助審校藝術或環境領域專有名詞,可遠端協助)

2.網路組:
網宣(改寫文宣、積極尋求網路曝光管道)
版工(撰寫活動報導、更新文章、發佈訊息)
網工(對於以網路行動參與環境議題有高度興趣,熟悉google map、blogger,負責基本維護管理)

3.展覽組(協助特定運動團體與藝術家之溝通、合作、展覽執行)

4.聯絡組(策劃內部活動、凝聚志工團隊感情)

5.公關組(媒體聯絡、記者會策劃執行、活動資源統籌)

6.記錄組(以靜態或動態影像記錄策展過程)


Attention Please!台北串燒變更策展志工團隊招募方式!

感謝再感謝!本志工招募因報名熱烈超乎預期,
於是我們決定捨棄「一一個別約面談」的方式,改在09/30舉辦「一次說個清楚之志工招募說明會」,
欲報名志工者,請來信留下您的基本資料(必填:姓名、聯絡方式、有興趣的志工組別、預計可參與之時間)
我們將於09/30當天統一舉辦說明會向大家簡報並開放問答
OURs燃燒地圖專題小組:burningours@gmail.com


最新策展志工團隊招募流程
09/28報名截止
09/30舉辦招募說明會
10/07確認策展志工團隊正式成員(上限15人),並公布基礎培訓之時程、內容。


相關最新訊息皆會第一時間發佈於此,請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密切注意本部落格~

2009年9月7日

總統府應更正視國土計畫法之內涵與機制

總統府應更正視國土計畫法之內涵與機制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 理事長黃瑞茂 98/09/01

內政部營建署於九十八年九月一日召開「國土計畫法(草案)」北部公聽會,面對新形勢的國土計畫及修法課題,本人與會後對政府提出以下幾點誠摯呼籲:

應建立國土計畫公共平台的機制
「國土計畫」需能回應快速變動的社會變遷、連結社會的動力,勿讓國土計畫法的指標性與規範性降低。故政府在修法機制上應對資訊社群與公民社會有所想像與回應,例如將相關國土地理資訊及現有委託研究案成果進行資訊公開,並善用民間相關知識與資訊進行民間參與。「國土計畫法」的修法過程不應閉門造車,應建立政策對話的議題平台,做為國土計畫建構的總體社會基礎。

國土計畫應更重視國土復育的內涵
未來要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一定需要土地,故全台國有土地,包括不當轉移給台銀等土地,應暫停標售及BOT,以因應未來縣市升格及直轄市作為國際競爭之調節使用。

且面對自然災難頻率的常態化,政府仍不斷縱容將山坡地、保護區、行水區、農地變更開發蓋房舍,則國土計畫不能再迴避農地敗壞及農地釋放的課題,農地不應由農委會來管,農村再生條例不該由水保局來管,應建構一個「城鄉計畫」整合體系進行考量與治理。

另國土計劃法草案仍以「公共設施容積移轉」作為徵收補償機制與財政收入來源,但目前主要都會區在「公共設施容積移轉」的政策下已有數倍的容積可使用,例如台北縣現有的容積總量已可供五百萬人居住,早已超越合理的人口結構與環境容受力;且不停濫用容積獎勵將加重都市建築密度並造成公共設施短缺,破壞水土保持、生態環境、防災體系,進而引發諸多公共安全問題,故政府切莫再以「容積」作為執行國土計畫的財源。

國土計畫法應由總統府成立國土規劃小組
徒法不足以自行,修法後如何執行才是關鍵。現行針對國土保育、規劃,已有水土保持法、區域計畫法等法源,但山坡地濫墾、都市濫建等現象仍然存在,最主要的問題是政府權責無法整合及執行力不佳,若只求急就章通過一條「國土計畫法」,將會帶來更多問題。

且在立法過渡其間,政府仍應持續落實已訂定完成的「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讓退輔會在台灣經營的四大高山農場棄耕造林,復育生態,並減少未來公有山坡地與海岸之BOT案,而不是僅強制原住民遷村下山;事實上,八八水災毀掉的部落都是日據之後遷建的「新社」,原有的「舊社」反而都無恙,凸顯原住民千百年來在山林間所傳承的地理經驗,將是氣候異變下的台灣非常需要的自然智慧;國土計畫若能充分保育國土並考量原住民部落文化,原住民當是最佳的國土保安守護者!

而國土相關法令中關鍵的「國土計畫法」與「國土復育條例」分屬內政部和經建會,建議應由總統府成立國土規劃小組,以提升「國土計畫法」之視野與權責考量;否則倉促通過且層級過小的「國土計畫法」,非但無法解決現有國土保安問題,反而徒增財政負擔並製造更多社會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