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都會台北的燃燒地圖

2010年10月14日

平價當道 2字頭捷運宅最夯

2010-10-07 工商時報 【記者馬婉珍/台北報導】

 透過營建署「不動產價格e點通」的統計可看出,北市平均房價50.7萬元,北縣平均房價21.6萬元,兩者價差達2.35倍之多,因此掀起外移購屋潮,而近期房市由自住買方躍升主力,平價產品出頭天,尤以2字頭的捷運宅最受喜愛。

 信義房屋網路事業部調查顯示,高達8成的大台北民眾,偏愛購買捷運宅,信義房屋網路事業部專案經理葉文君指出,最想購買捷運宅的族群又以退休族比率占88%最高,主要在於時間充裕的退休族,包括休閒、生活、就醫等個人需求,都能透過捷運輕鬆搞定。

 而捷運線的選擇上,尤以板南線最夯,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李健銘表示,板南線沿線經過的站點,皆為北縣市政商及經濟的交通重心,因此板南線沿線住宅一向是網友搜尋的首選,最愛站點則由江子翠捷運站奪冠,距離台北市只有一橋之隔,周邊公園綠地多,最受歡迎的物件總價為1,000萬元至1,800萬元、2房或3房格局的中古大樓。

 不過,江子翠站的生活及交通便利,也帶動房價明顯攀升,因此首購族或預算不多的民眾,則可在房價2字頭的站點周邊,選擇平價住宅,李健銘說,板南線可多搭乘幾站,至永寧站、土城站及府中站等,有2房至3房的物件可選擇,總價從400萬元至1,100萬元左右,每坪單價約18萬元至30萬元不等。

 而未來將與環狀線及機場線交會的新莊線,擁有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其中三重的菜寮捷運站,是近幾年三重地區住宅指名度最高的區域,距離北市一橋之隔,更具學區優勢,總價500萬元至1,500萬元、每坪單價20多萬元的物件選擇多,也成為網友的熱搜區塊。

 永慶房屋研展室協理黃增福指出,央行打房的幾個月來,投資買氣受抑制,但9月北市市郊自住買方重回市場,文山區、北投區更以平價優勢,成交量大漲15%以上。

江翠國中溫水游泳池共構地下停車場 開發 環保 共創雙贏

台北縣議員王月明新聞參考資料 民國九十九年八月十九日星期四

今(18)日王月明議員、江翠護樹志工隊、北縣府教育、交通、農業局等相關人員於江翠國中校門口,針對「江翠國中興建溫水游泳池共構地下停車場工程」召開記者會,期許護樹志工和校方能協調雙贏的結果。

王月明議員指出,周縣長一再強調低碳城市,如今,江翠國中的老樹成林,在都市當中有這片綠地,應該更加珍惜,不該為開發就破壞,因此,本席強列要求校方必須先公佈游泳池、停車場之確實位置,其中游泳池之規格必須符合國際標準,並加入一層供機車停放使用,若校方提供位置不正確亦不符規格,本席立場則是反對到底,並呼籲縣府應尊重地方意見。

王月明議員認為,中央補助2億296萬5000元經費,係為游泳池和停車場之專款,必須使用在江翠國中校區內,因此,以長遠規劃而言,縣府應以運動場下方做為游泳池和停車場的預定地,理由有兩點,第一、未來將可配合週邊社區進行都市更新,提供更多停車格,第二、可保留江翠國中之老樹,達到校方和護樹志工雙贏。

有鑑於此,王月明議員表示,要建設必有破壞,停車場雖可為附近住戶帶來便利,亦可維護市容景觀,但縣府施政不該蠻橫,應全盤考量後才施行。

警局帶頭違法 縣長承認錯誤(石雕公園)

本文出自:警局帶頭違法 縣長承認錯誤(石雕公園) ( dino.utopia )

昨天才「修枝」,今天上午已挖起五、六棵樹。石雕公園護樹現場的白色恐佈與黑影幢幢
文/潘翰疆 2010.10.4

請環保團體、集遊法修法人權司改NGO團體朋友評評理。
「周縣長道歉了、警察局長坦承同仁不懂法令、農業局開罰了,小小江翠派出所違法砍樹移樹施工三天,還要違法多久??」要求違法警局依法停工、勿再違法砍樹裝無辜不懂法,莫再砍樹聲稱蓋綠建築(可恥)!!!
(護樹有關人權之小事分享) 鏡頭之外,這三天護樹的實況回憶

一、回想10/2週六第一天砍樹緊急記者會:

1.一分鐘內舉牌破記錄、「二人也舉牌」更誇張:週六我找幾位民眾站門口時,不到一分鐘舉牌,3分鐘舉第二次牌(請看大暴龍影片舉牌實況與我大叫警方違法) 後來除公民團體外、沒主流媒體,民眾散到圍牆邊,還派了二三個便衣往民眾靠近蒐證(所以我在影片友看到我說大家不免驚,過來)我還大聲叫,要抓請抓我,不要為難鄉親。後來我與新店護志工拉布條,還舉第三次牌,我就喊依集遊法我們只有二人喔,警方違法。

2.阻撓媒體拍攝:後來TVBS來時,還鎖門阻擋主流媒體拍攝(影片尾段)(故背景音我罵他們違憲、侵犯言論自由)所以海山分局過去阻撓公民記者拍攝哪算什麼!! 江翠派出所是海山分局轄下,阻撓媒體果然是同一掛的!!!!!!!!!
環運近10年,參與起碼100場以上記者會,我還第一次遇到沒派人協調時間,一分鐘內舉第一次牌的警方,我還有舉手大聲叫我是環保團體、護樹團體、表明身份呦,當時警方喊的拉布條另一個還是市代黃炳煌!! (哪有警方看只有我一個環運人士,就這樣欺負人的。)

像週六民眾很多都還第一天見面,沒見過警方30-40人大陣仗、跟我又不熟,有些人散去。
(以上補充2010.10.2youtube畫面之背景)

二、二三天來不明人士反遊說與製造衝突:
1.週六在現場一直有多位便衣扮白臉裝和善、在民眾間反遊說、在蒐證員警的鏡頭壓制,不少人散去。
2.今天也有多位不明人士疑似便衣穿梭工地鐵門與里長間、逼得我跟他嗆,請你回去跟你長官所長說,再繼續霸道、這些違法,我們事後會去追究瀆職,我們環團是常常上法院、監察院的。(耍狠搞得好累)
3.里長說:「連署的媽媽志工是詐騙集團不要連署、不可留電話」,一直說要志工媽媽出示證件表明身份,還是多位當地媽媽正義感幫忙說話,大概騷擾5-6次以上 (當時我還未在現場) 到現場我也制吵一些口角後後來里長聲稱民眾影響彩券行生意,趕人。
4.聽民眾回報說早上現場也有不明人士製造數波口角,一直到我發採訪通知完趕到現場,還目賭多項個案,例如里長連續辱罵二位男性,還有一次脫衣服做勢要打人。
5.一件發生在我身上:我警告工地幹部說他們在違法,違反樹保條例不分官商都會開罰、不要到時候當違法警局的代罪羔羊,要求他們停止違法施工,不明黑衣人,談吐一看就是該派出所便衣,(穿梭工地間),竟嗆我,喂你這樣已經令人心生畏懼了(恐嚇罪要件),我氣極了,追嗆他,你這樣(黑衣大哥模樣)才是讓我心生畏懼!

後來我一直裝狠眼露兇光,故意遊走,故意去瞪跟看這些不明人士在幹嘛,他們才慢慢逐漸消失,下午時,因警方之前承諾中午停工失效,仍打算強硬施工、因毀諾怕難下台,派出所不只沒派認得的高階巡佐,

此所以今天記者會(民視中天來這場) 我壓抑著,累積一整天親眼目睹一棵棵老樹殘幹被吊的強烈怒氣,與第一天判若兩人,表現得超溫和說話,是為了穩住陣腳,怕再有激烈口角或衝突嚇跑這些善良溫和的婆婆媽媽。(有很多民眾真的多次表達有白色恐怖的氣氛,男性民眾要我小心用辭口氣動作溫和一點、不要讓長輩們嚇到不敢參與)

這兩天護樹太忙了,又護樹又現場連署,(像今天待現場一整天),沒空回想與分享一些事,警局違法移樹,搞成黑影幢幢與白色恐怖,像戒嚴白色恐怖的蕭殺,雖然我個人不會怕,卻是我親身體會到白色恐佈對公民社會言論自由的寒蟬效應壓制。其實二天超快的實體紙本連署逼近千人,大家媒體看到的20-30人場面,還是在這樣的氣氛下達成的,其實民怨的人氣是極強的,若沒這種干擾,我相信還有更多人會站出來的。
任憑民眾在圍籬外呼喊,圍籬內硬是不停工!

今天下午五六點離開時剛好遇上江翠國中學生放學(江翠國中另一個已抗爭一年的板橋砍樹蓋游泳池的護樹運動進行式)我聽到好多群學生 看著禿枝說,哇,樹怎麼不見了,(真的,剛好是放個週末,整排樹蔭不見了),正如今天也有位紅眼眶的長輩就說,「我們拚著老命一定要站出來護樹,不管保不 保得住,才對得起我們的子孫。」我想如果我們這一代不好好的護樹與護人權,把盤據在校園、公園上空的戒嚴幽靈驅走,如何讓下一代平安長大? 呼吸健康與自由的空氣??

所以明天(5日)我要喊出: 為了健康與自由的空氣,不止「教官退出校園」還要「軍警退出公園!!」警察局滾出公園!!

「搶救板橋石雕公園:老樹公園住,警局去別處!」網路連署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010608334400
私砍公園樹 警察帶頭違法-民視新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w5Xh9-ldHM
砍樹!砍樹!砍樹!(石雕公園) (海山分局說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1vpHY9TEcM
警局帶頭違法 縣長承認錯誤(youtube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QDK-R0ZQ-c
B(

關於里長的思考與想像-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彭揚凱 『打造社區希望工程─社區經理人培訓營』系列報導一

日期:2010-10-10 05:58:46 (公民新聞平台)

好奇寶寶收到大安社大推薦的活動『打造社區希望工程─社區經理人培訓營』很好奇兩天的課程,能有怎樣的火花,今天(2010-10-8)一上課,真是讓人感動,從頭拍到尾,中間忠順里里長曾寧旖介紹該里活動部分寶寶停機了小片段,但隨即就後悔,因為也是很精彩。好在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會將該部分的影音上傳到社造網站,才稍釋懷。這麼多的素材,好奇寶寶打算擇取部分內容報導,敬請期待。

好奇寶寶在YOUTUBE的頻道如下,截至目前有674篇影音報導,可以是很好的影音資料庫。部分影音已經上傳,尚待做成報導,網友可以先睹為快,http://www.youtube.com/user/curiosity100?feature=mhum

任職於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的彭揚凱先生,就『關於里長的思考與想像』為題,講述里長的職責與現代定位,其中提到里長除了一般基本服務外,要有公共議題的參與。舉例:台北市有60多塊低於500坪的國有土地,在OURs等環保團體的努力下暫停拋售,彭揚凱先生建議里長們可以爭取國有土地改為社區公園綠地,否則這些珍貴的國有土地在短時間內就會消失,拋售建大樓。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D06hafWf9g

2.
http://www.youtube.com/user/curiosity100?feature=mhum#p/u/16/R1gImVO-aN4

3. 學員Q/A
請教向國有財產局申請土地作綠美化,有時間的限制嗎?
http://www.youtube.com/user/curiosity100?feature=mhum#p/u/16/R1gImVO-aN4

4. Q/A
請問爭取國有財產土地成為社區永久綠地,而不是18個月,目前有成功案例嗎?後續如何推社區認養及企業認養?
http://www.youtube.com/user/curiosity100?feature=mhum#p/u/14/cless-Nyt8Q

5. Q/A
請問台大在自來水場附近很好的一日遊,台大亂砍樹木,要蓋房子,如何防止台大不顧綠地生態?
建商買6坪地,要台大97%的地來做都更。。。台大文學館拆要蓋大房子。。。
http://www.youtube.com/user/curiosity100?feature=mhum#p/u/13/6Du9vlrQhio

6. Q/A
大安區龍泉里里長分享今年里長競選的趨勢,同額選舉比例很高。。。。政府對里長是忽視的。。。20年里長有沒有基本保障。。。沒有相對保障,好的人才會不會出來。。。現在里長應該是開創型的里長。。。里民的期待與實際情況是不可能的。
http://www.youtube.com/user/curiosity100?feature=mhum#p/u/12/Jdi-V_srAQw

7. Q/A
六屆里長的談里長的定位
http://www.youtube.com/user/curiosity100?feature=mhum#p/u/11/Tw_2-VAudqA

8. 彭揚凱總結
http://www.youtube.com/user/curiosity100?feature=mhum#p/u/10/hI_jm95Z9rQ

<經濟人語>:年輕人何時能享這種自由(葉家興)

2010年10月11日蘋果日報

急起急落的房地產市場,不但是民怨滋生的根源,也是多個國家金融風暴的元兇。台灣人薪資所得多年來原地踏步,然而都會區房價卻屢創新高。央行為打擊炒房,先後祭出多項行政手段和升息的貨幣政策,然而,人們對於政府房市政策滿意度持續偏低,認為房價不合理的民眾高達8成。將房價除以所得,是國際間衡量購屋「痛苦指數」的通用指標。根據《蘋果日報》日前報導,30至34歲北市民眾年所得近57萬元,卻得不吃不喝20.8年,才能買得起平均成交價1180萬元的2房公寓。

北市居大不易,過去7年家戶可支配所得僅成長4%,房價漲幅卻高達80%,使首次購屋者的平均年齡延後至39歲。成家立業,結婚生子,對阮囊羞澀的年輕人而言,成為遙不可及的夢。觀察各國房地產市場數據,以德國的房市政策最值得借鏡。德國房價所得比的「痛苦指數」只有3倍,並且多年來房價維持穩定。過去10年房價的年漲幅僅有1%,甚至低於2%的平均通膨。換言之,考慮物價因素,德國房價實際上以每年1%的速度縮水。


德國打房手段完善
德國人連續工作3年就可以買到房子,「痛苦指數」如此之低,是不是意味人人有房住,無殼蝸牛已經絕跡了呢?
令人吃驚的是,雖然房價相對低廉,但德國自有房屋率僅有42%,租房族高達58%,而年輕人中更有77%是無殼蝸牛。德國人首次購屋的年齡高達42歲,更比台北人晚了3年。

很明顯,台北人要工作20年才能買房,因此平均購屋年齡39歲,這個理所當然的房地產消費邏輯無法適用德國。房價等於3年薪資,卻要拖到42歲才買房,難道德國人都是從39歲才開始工作?當然不是!

關鍵在於德國政府控制房地產投機的手段完善,市場機制、法律與稅收三管齊下。首先,政府依據人口需求訂定詳盡建房規劃,維持市場供需穩定。德國總家庭數約3600萬戶,而可居住的房屋總量接近3800萬單位。供給相對過剩的房屋市場,加上透明的市場資訊,讓投機炒作無所遁形。

此外,嚴厲的稅收政策也是關鍵,包括非自住房屋的不動產稅、房屋買賣的交易稅,以及買賣價差獲利的資本利得稅,都壓縮房屋炒作的獲利空間。而健全的法律規範也為穩定房價提供法律保障,建商定價超出合理房價20%即要付出罰款,超出50%以上更構成刑事犯罪的要件,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對投機炒作形成有效恫嚇。

德國法律還有詳盡條款保障房客的利益,使得無殼蝸牛租房的安全感不亞於買房。例如房東漲價必須出示書面理由,並附上至少三例類似房租漲價的證據,否則房客可以起訴房東漲價為非法行為。
買房子的理由,除了保值增值外,無非是讓自己更有歸屬感和安全感。如果房價沒有投機空間,租房又方便穩定,權益備受法律保障,何需買房讓貸款綁住人生呢?

也難怪台北年輕人犧牲生活,努力存錢付頭期款,還擔心「現在不買以後更難」的同時,德國年輕人卻選擇自由穿梭各地,求學、工作、體驗人生。房子只是個睡覺的地方,一個住宿的工具,而不是主要奮鬥的目標,更不是什麼身分的象徵或婚姻的入場券。年輕時,他們有足夠財務資源和心靈空間仰望星空、享受人生,思考生命的價值。只有過了中年,有了足夠的人生閱歷,體力也漸不允許,才考慮買房讓生活作息定著於一地。
我們的年輕人何時能夠享有這種自由呢?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副教授

花博的價值 由納稅人決定(紀志毅)

2010年10月06日蘋果日報

近日因台北市花博的花價問題,台北市政府常以「價格不等於價值」來回應外界的質疑。從經濟學的觀點,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另一半的問題是:價格低的還是價格高的東西,價值比較高?台北市政府應該是認為高價格的東西價值高,但經濟學的觀點未必是如此。
古希臘的哲學家對價格機能有不少疑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鑽石與水的矛盾」: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但其價格卻相當便宜;相對的,有沒有鑽石並不影響人的生命,但其價格卻相當昂貴。
包括亞里斯多德在內的大哲學家,因而懷疑是否價格機能出了問題。這個「公案」持續困擾後來的思想家,直到19世紀末有了「邊際效用」理論後,才得到解答。


價值能否超過成本
水(以及任何產品)為消費者提供許多重要性不同的功能,為了這些功能,我們願意付出的價格也不同。當水稀少時,我們一定優先將它拿來延續我們的生命,也會不惜代價去搶水,這個代價大約代表水的價值。當水充裕時,我們會拿水來澆花,此時我們對於水所願意付出的價格,只反映了它所提供的灌溉功能,但水的價值,卻是我們為了它各種用途所願意付出的代價的總和,包括延續生命以及灌溉。換句話說,水的價格越低,它的價值越高。

在花博花價的紛爭中,北市府似乎把成本跟價值混在一起。花是否買貴了,影響的是花博的成本,以及花博的毛利。價值是由消費者看了花博後的感受而定,就像手工麵雖然成本高於機器做的,但消費者是不是認為手工麵有其價值,是看煮好的手工麵是否顯著優於機器麵,而不是老闆說了算。同樣的,花博的價值是由民眾而不是由北市府決定。另外,花博並不是由民間投資,因此,納稅人還要關心,花博創造的價值(所有參觀過的人的滿足感),是否能超過花博的成本。

和2006年泰國清邁的花博相比,台北花博要讓納稅人滿意可能很困難。清邁花博只花了18億元,其中原因除了土地及人工便宜外,還加上它是「世界」花博會,由各國興建自己的展覽館,相互爭奇鬥豔。泰國的觀光點向來對本國人免費或收低廉的門票,花博也是,因此各地泰國人參觀花博的人,都享受到了高「價值」。清邁的外國觀光客本來就多,一城的來客量就超過台灣,花博更是將人數推上高峰,賺進了大量外匯。展覽後,清邁將展覽場地整理成住宅用地,以低價格供建商建造平價住宅。這些平價住宅可不是大樓型的國民住宅,而是有庭院的平房或兩層樓房;這也算是清邁花博另外創造的價值。

台北花博已花費鉅資,雖然有台灣各式花卉,但看不到其他國家的。此外,國人票價沒有優惠,展覽後的用地目前用途不明,但可以預見的是,它只會讓台北房價更貴。所以,要和清邁花博的成就相比,只剩下吸引外國觀光客這項。我寒暑假都到清邁教書,華航台北直飛清邁的航線相當熱門,其中除了台灣觀光團,大多是在台北轉機的西方人。根據我的「懶人民調」,我聊過天的西方人都是純轉機,都不順便進來台北玩。我不期待有很多外國人專程為花博到台北,但如果台北花博展覽期間,能吸引這些到台北門口的人進來逛逛,也算是增添了花博的價值。

作者為中興大學財金系教授

議員踢爆/圓山園區盆栽 浮報四千多萬

2010-10-9 自由電子報〔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


台北市議員吳思瑤、周威佑昨天踢爆花博圓山園區盆栽採購,涉嫌浮報四千多萬元,痛批台北市廉政中心調查報告荒謬錯誤,質疑是否刻意以錯誤資訊為花博脫困、為郝市府脫罪?

產發局︰供需失衡 花價高漲
台北市產發局表示,因購買數量龐大,致市場供需失衡,所以花價相對高漲;此外,圓山區植栽全部在夜間施工,施工費用較高。

周威佑指出,總價高達一.八五億的「圓山公園區展示花種及換展維護工程」植栽工程,其中三寸草花盆栽數量五百六十七萬多盆,代辦機關捷運局與廠商簽訂的合約裡,載明三寸盆草花單價十五元,加上維護施工、保活費每盆約三.七七元,總計一盆草花盆栽十八.七七元。

周威佑表示,公園處承辦花博相關標案中的三寸盆平均價格約十一.一五元,皆含維護施工、保活費用,圓山園區每盆貴了七.六二元,整筆採購多花了四千三百廿一萬,浮報預算、浪費公帑「郝嚴重」。

周威佑詢問相關學者專家得知,三寸草花盆栽種類眾多,一串紅、孔雀草、千日菊、金毛菊、非洲鳳仙、白晶菊、三色堇等,皆可稱為草花盆栽,價格相當統一,不會因種類不同而有差異,各季節也不會有太大波動。

吳思瑤表示,花博大量使用規格化的草花盆栽,捷運局代辦的圓山園區、公園處代辦的大佳河濱公園、濱江街、花之隧道、林下花圃等處都有,規格相同,兩個局處的採購單價卻有十四%至五十五%的價差,顯然不合理。

吳思瑤自行向廠商詢價發現,市場批發價(含運費)購買一千盆以上,只要八元,為何市府大宗採購不只各局處價格不一,且都比議員詢價的價錢貴?

政風處表示,調查花博花價是以「預算編列價格」,並非以「契約價格」比對,因此出現預算編列十二元與契約價十五元的差別。

抗議警移樹 環團綁黃絲帶

2010-10-11 自由電子報〔記者蔡偉祺/北縣報導〕

台北縣板橋市石雕公園護樹志工、雙和護樹聯盟等環保團體,昨天又號召上百人到公園內的派出所預定地抗議警方違法移樹,綁黃絲帶表達護樹決心,要求停止在公園內建派出所,將綠地還給民眾。

台北縣海山警分局表示,因施工需求,現在圍籬範圍較大,未來派出所使用面積僅180坪,且已向縣府農業局提出移植申請,一定會妥善處理樹木。

台北縣議員蕭貫譽、王淑惠、王月明和議員參選人張宏陸、王淑慧等人昨天都到場聲援。張宏陸說,公園是屬於民眾休閒的空間,不該移作派出所使用,且花錢借地建派出所,不如找更合適的地點購屋,石雕公園面臨的道路寬度不足,警方日後出勤也不方便。

北市買房 要11年不吃不喝房價 所得比攀新高 4成民眾認打房無效

2010年10月08日蘋果日報 【柯玥寧╱台北報導】

政府欲平抑房價,但出招軟弱,全台超過4成民眾認為打房無效,房價所得比攀歷史新高。內政部營建署昨公布2010年上半年住宅需求動向調查,6大都會區平均房價所得比7.7倍,北市更增至10.9倍,北市民要不吃喝11年才能買屋,台中、高雄縣市則需7年。且由買轉租的比例擴增,78%租屋者是因買不起房屋只好租屋,上次調查僅47%。

房事難搞
此次調查針對北市、北縣、桃竹、台中、台南及高雄6大都會區民眾的購屋意願,房價所得比增幅最明顯為台北市,短短半年由9.1倍增至10.9倍,也就是說,北市民現在欲購屋、要比去年下半年多付出1.8年所得,貸款負擔比率也從36.1%增加到43%,已超過房貸應在月收入1/3內的理財常規。其餘主要縣市的貸款負擔比率雖還在安全範圍內,但北縣的房價所得比增至7.9倍、桃竹為6.7倍、高雄縣市6.4倍,都較上次增加。
大台北高房價也反映在侷促的生活空間上,調查顯示,46%北市購屋客購屋坪數未滿20坪,每人分配到的居住面積為15.18坪,北縣每人平均居住坪數則為13.38坪,居6大都會區之末。

「政府害怕出重手」
政府喊打房,但購屋負擔不降反升,調查顯示,逾4成民眾認為打房無效,北市民更高達6成認為平抑房價政策沒有用。住宅需求動向調查計劃主持人張金鶚說,政府說要健全房市,卻害怕出手太重、重挫房價,連帶拖累國內景氣;但國內經濟成長不應該建立在不合理的房價,或有泡沫危機的房市之上,「現在房價就是不合理,為什麼不敢說打房?」

78%買不起才租屋
政府無意解決,民眾自力救濟的方式就是轉買為租。調查顯示,有78%的已租屋者,是因為買不起而選擇先租房子,而去年下半年調查時只有47%,僅15%是因為工作或就學需短期租屋。在台北縣板橋租屋的民眾May說:「如果能自己買得起房子,誰想繳租金給房東,幫別人養房子,但工作8年,累積存款一直追不上房價上漲速度。」

張金鶚說,整體購屋者對於近期房價趨勢分數133分,看未來房價降至109分,雖然超過100分都表示看漲,但顯示出民眾雖看漲房價,信心卻逐漸趨緩,「現在房價並不合理,買不起的人就別勉強自己買。」




民眾看買屋 憂沒錢換屋
27歲
台北市
Fiona
服務業
今年5月與先生在中山區買16坪、屋齡20多年大套房,總價700多萬元,生小孩可能要換大房子,但現在房價高,很擔心沒錢換屋。我不考慮租屋,想要有自己的房屋。


苦到繳貸人
27歲
台北縣
張小彤
金融業
房價漲、薪水沒漲,受薪階級根本不可能買房,央行升息只苦到正在繳貸款的人,沒法抑制房價。婚後會在北縣租屋,不想把畢生辛苦賺到的錢都貢獻在房屋。

6大都會區房價負擔變化


註:台南縣市為今年上半年新增調查地區,無以往比較資料。調查時間從7月1日至8月15日為止,分為電訪、面訪,共回收9506份有效問卷。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6.16%以下。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

北市買房 要11年不吃不喝房價 所得比攀新高 4成民眾認打房無效

2010年10月08日蘋果日報 【柯玥寧╱台北報導】

政府欲平抑房價,但出招軟弱,全台超過4成民眾認為打房無效,房價所得比攀歷史新高。內政部營建署昨公布2010年上半年住宅需求動向調查,6大都會區平均房價所得比7.7倍,北市更增至10.9倍,北市民要不吃喝11年才能買屋,台中、高雄縣市則需7年。且由買轉租的比例擴增,78%租屋者是因買不起房屋只好租屋,上次調查僅47%。

房事難搞
此次調查針對北市、北縣、桃竹、台中、台南及高雄6大都會區民眾的購屋意願,房價所得比增幅最明顯為台北市,短短半年由9.1倍增至10.9倍,也就是說,北市民現在欲購屋、要比去年下半年多付出1.8年所得,貸款負擔比率也從36.1%增加到43%,已超過房貸應在月收入1/3內的理財常規。其餘主要縣市的貸款負擔比率雖還在安全範圍內,但北縣的房價所得比增至7.9倍、桃竹為6.7倍、高雄縣市6.4倍,都較上次增加。
大台北高房價也反映在侷促的生活空間上,調查顯示,46%北市購屋客購屋坪數未滿20坪,每人分配到的居住面積為15.18坪,北縣每人平均居住坪數則為13.38坪,居6大都會區之末。

「政府害怕出重手」
政府喊打房,但購屋負擔不降反升,調查顯示,逾4成民眾認為打房無效,北市民更高達6成認為平抑房價政策沒有用。住宅需求動向調查計劃主持人張金鶚說,政府說要健全房市,卻害怕出手太重、重挫房價,連帶拖累國內景氣;但國內經濟成長不應該建立在不合理的房價,或有泡沫危機的房市之上,「現在房價就是不合理,為什麼不敢說打房?」

78%買不起才租屋
政府無意解決,民眾自力救濟的方式就是轉買為租。調查顯示,有78%的已租屋者,是因為買不起而選擇先租房子,而去年下半年調查時只有47%,僅15%是因為工作或就學需短期租屋。在台北縣板橋租屋的民眾May說:「如果能自己買得起房子,誰想繳租金給房東,幫別人養房子,但工作8年,累積存款一直追不上房價上漲速度。」

張金鶚說,整體購屋者對於近期房價趨勢分數133分,看未來房價降至109分,雖然超過100分都表示看漲,但顯示出民眾雖看漲房價,信心卻逐漸趨緩,「現在房價並不合理,買不起的人就別勉強自己買。」




民眾看買屋 憂沒錢換屋
27歲
台北市
Fiona
服務業
今年5月與先生在中山區買16坪、屋齡20多年大套房,總價700多萬元,生小孩可能要換大房子,但現在房價高,很擔心沒錢換屋。我不考慮租屋,想要有自己的房屋。


苦到繳貸人
27歲
台北縣
張小彤
金融業
房價漲、薪水沒漲,受薪階級根本不可能買房,央行升息只苦到正在繳貸款的人,沒法抑制房價。婚後會在北縣租屋,不想把畢生辛苦賺到的錢都貢獻在房屋。

6大都會區房價負擔變化


註:台南縣市為今年上半年新增調查地區,無以往比較資料。調查時間從7月1日至8月15日為止,分為電訪、面訪,共回收9506份有效問卷。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6.16%以下。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

替違章建築換上藝術文化的糖衣-看寶藏巖、彩虹眷村的文化保留問題

2010-10-07 23:24 破報 .文/陳韋臻

同一日,城市的那頭有人正為了流浪動物的慘況苦爬,而聚集在城市之南的人們,則正歡喜參與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開幕活動。從水源市場而來的藝術踩街,向著曾經要被市政府強力拆除的寶藏巖前進,會場除了劇團、樂團,還有許多藝術家跟市集買賣的人們,當然高官雲集是免不了的。過去整座城市為了「現代化」而欲去之的「違建毒瘤」,搖身一變成了提供藝術家、文創工作者,以及未來青年背包客的特色建築群,還有還有,原本在寶藏巖當地居住數十年的原住戶,據文化局的「寶藏巖小檔案」中,「大部分領取賠償金離開,只有21戶留下來共同開發藝術村」,成為「寶藏家園」的「共生」精神之展現。


共生˙閒置˙再利用
經常在福和橋上來回台北與永和的民眾,在上周應該曾在抬頭時愣了一下,原本好好的寶藏巖一個建築物,就在一夕之間變成色彩繽紛的彩繪白牆,拉長手臂的橡皮人在牆上飛舞。是的,這正是「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開村-尋寶、現寶、換寶」的第一寶:《城市好風光》。經過牆旁向內走,四處可見白色雨傘下的啤酒攤、小娃娃攤,還有TBI(The Big Issue)的販售攤,以及表演舞台們。這便是從2007年正式清空寶藏巖住戶以行修繕屋舍後,首次對外露臉的試營運。

寶藏巖,上抵著著從日據時代、國民黨遷台以來的歷史面貌,下走過一九八零年代都市計劃的拆遷命運,以及2004年認定為「歷史建築」後,依舊面臨遷村暴力而來的抗爭,夾在歷史縫隙中走到今日,剩下21戶住民在其中,其他空間或者在數次的拆除行動中消失,或者在文化局底下被打空、上漆,正式開放給藝術家展演或工作室徵選與租賃,而今所謂的「共生」,則多半仰賴台北市政府委託的崔媽媽基金會,與住民之間做溝通的中介橋樑。

時至2010年底的今日,已經沒有人困惑為何一個比國民黨還早來台便開始由居民自行搭建、居住之地,會成為「違建」;也沒有人再去計較為什麼在2004年臺北市政府公告寶藏巖為臺北市第一處聚落型態之「歷史建築」之後,裡面的原住戶依舊必須面臨遷村,並將產權移交給文化局。21戶因為無處可去、即使領了72萬賠償金也生活不下去的住戶,成為台北市文化局口中「共生」的證據,然而就在開村當天,走進一堆年輕嘩啦啦白色洋傘的藝術市集間,猛然一抬頭看見一個沒有招牌灰色的鐵皮遮雨棚,裡面是住戶阿伯和媳婦自己擺的小攤販,賣著三十元有找的炒米粉、冬瓜茶,還有親戚自己做的小包包。陳太太說:「因為太趕了,我們也不知道他們的活動型態,只好將就拿這些東西先出來擺看看。」

再往上走,民國四十多年就住在寶藏巖的白玉生老先生,與來自新港的老妻一同住在一個12坪大的房裏。當初不領72萬的行政救濟金和36萬的「等候期間自行安置補助津貼」,搬到中繼屋中,好不容易去年九月要搬回老家,卻因為當初自己搭蓋的房子比較大,必須付給現今產權主人文化局更多房租,而只能與老伴住在一個12坪大的空間中,每個月付給文化局四千四的「房租」,好和藝術家們共生,一起「共同開發藝術村」。至於其他「閒置」的空間,就等文化局繼續徵選符合的藝術家們,以及未來開放的青年會所,繼續「再利用」。


「使用空間閒置化」的彩虹眷村
類似寶藏巖居住有許多老榮民的違建聚落,最近在台中的彩虹眷村案件也被炒得火紅。同樣作為歷史中的「違章建築」,身處已經被拆光的干城六村旁,能夠在一片拆眷村換地皮的「眷村改建」中存留下來,只因彩虹眷村正是所謂「非列管眷村」,國防部無法使用眷改條例處置,因此現今面臨的是與當初寶藏巖同樣的情形,交由台中市政府都市計畫處理,伸手將彩虹眷村重劃為道路用地。(見破報復刊586期〈從黑盒子轉化為彩虹的記憶寶盒-台中彩虹眷村與眷村改建條例〉)

就在前一陣子網路上發起的「讓彩虹爺爺繼續畫下去!」的連署行動後,泰半時機敏感正巧面臨五都選舉,沒幾日,台中市長胡志強便出面表示,將全力保留彩虹眷村,甚至在未來將開放更多政府牆面,讓彩虹眷村黃永阜爺爺「繼續畫下去」!消息一出,皆大歡喜,黃爺爺帶著笑容對我說:「市長來了兩次。就坐在妳這個位置上,同一個位置。」但緊接著問道關於未來的情形,黃爺爺則歛起笑容,說:「有人跟我說,這都還不一定啦,叫我不要太快相信。」

是的,台灣從來沒有過效率這麼高的社運,況且連走上街頭都不用,在網路上串連就可以推動政府保留文化?!在憂心這個承諾僅是選舉支票的情形底下,《破報》致電台中市都市計畫科,詢問了關於保留的規劃與進度,而台中都市計畫科在胡市長指示下,與國防部和相關部門開會研議未來保留的方案。根據台中市都市計畫科的回覆,未來彩虹眷村將以都市計畫底下「優先指配市有地」的方式處理,換言之,「只要有畫到的地方,我們都會盡可能保留下來」。

然而向下詢問關於彩虹眷村住戶的未來,則出現了令人同樣憂心的情況。都市計畫科表示,國防部將會考慮朝眷改條例的安置、補償方式處理;換言之,未來彩虹眷村將是個「沒有彩虹爺爺」的彩虹眷村。都市計畫科更進一步表示:「未來我們將考慮把彩虹眷村作為文化園區,或者規劃讓藝術家進駐,以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模式作規劃考量。」往後,黃永阜爺爺可以繼續畫,但是得要舟車勞頓、拿著他的水泥漆與畫筆,跑來這個連公車都沒有的地方幫市府畫畫!

將原地居民驅逐離開,就是這些閒置空間的由來;而進駐的藝術家們,由於政府方案早以決定無法修改,因此最多就只能在「新」的閒置空間中,做些關於在地歷史的小反思作品,彷彿歷史因此為此駐足,被添記了一筆;或者再更糟一些,遺忘了每個閒置空間的歷史,並踏著早期人們搭建的屋瓦,佔地為王並以此為耀。而原先的文化和創造出這些文化的原住戶,早已在驅逐和掏空的建築空間中死去,換取來的,則是觀光與文化的糖衣浮影。

社會住宅聯盟籲 公地建屋租民眾

(2010-10-0320:00) 公視晚間新聞 記者陳曉卿陳昌維台北報導

現在有越來越多、買不起房子的無殼蝸牛。明天是聯合國的世界人居日,今天就有民間團體舉行記者會,出面呼籲政府、要重視民眾住的問題。他們認為,政府應該推廣公有住宅政策,用公有土地、蓋房子、提供民眾承租
.
一段祝禱詞,說出無殼蝸牛的無奈,12個弱勢團體更以行動劇表達出,買不起房子的心聲,明天是聯合國的世界人居日,就在前夕,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先舉辦第一 屆台灣世界人居日活動,資料顯示,台灣社會住宅,也就是公有住宅,只有0.08%,遠遠落後國際標準的5%,聯盟認為社會住宅應納入政府的住宅政策,以公 有土地蓋房子給民眾承租.

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聯盟發言人 陳美鈴:台灣的這種房子只有0.08% ,在歐洲的話大概平均都有到20%以上。所以台灣政府現階段就應該走上這一條路,而不是所謂的平價住宅,還要讓年輕人弱勢去買,他們都買不起的。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同時公布台北市和新北市雙城兩組候選人,社會住宅政策第一回合PK結果,台北巿由郝龍斌獲勝,新北巿則由蔡英文領先,兩人勝出主因在於兩人都提出明確的社會住宅政策,但是蘇貞昌與朱立倫在這方面到目前為止,則沒有具體的主張.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發言人 呂秉怡:面對今年的高房價,整個住宅的一個議題是在北市跟新北市,是兩個非常關鍵的一個議題,因為這兩個城市事實上是高房價,也是問題最大的一個城市。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強調,目前正在與五都巿長候選人聯絡,深入瞭解社會住宅政策內容,10月份將會進一步公布五都候選人第二回合PK結果.

弱勢居無定所 台灣社會住宅比率不到1% 遠落後世界

弱勢居無定所 社會住宅不足
2010-10-03 23:14 作者:游婉琪 原文出處: 台灣立報

面對高房價時代,民眾該如何安居?老人福利聯盟、勵馨基金會、崔媽媽基金會等團體組成「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在世界人居日前夕與聯合國同步發聲,呼籲政府盡速提高社會住宅比例。

聯合國自1985年起將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訂為「世界人居日(World Habitat Day)」,促使各國政府和人民意識到擁有安全住所是基本人權。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高房價是台灣民怨之首,舉凡遊民、低收入者、身心障礙人士與 家暴性侵害者,在住宅市場飽受「買不起」、「租不起」、「住不了」的多重困境,政府卻沒意識到民眾的居住人權,放任投資客炒作房價。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發言人陳美鈴表示,台灣住宅嚴重商品化,多數民眾對於「社會住宅」理念不夠了解,早期國宅更有如貧民窟,居住在裡面的民眾被貼上負面標籤。

土地淪為賺錢工具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主張,社會住宅應「只租不賣」,以低於市場租價甚至免費出租給所得較低或弱勢對象。讓一輩子都買不起房屋的「絕對經濟或社會弱勢者」能有永續的社會住宅安居;讓「相對經濟弱勢者」如新婚夫妻、外出工作年輕人能有中繼的社會住宅,暫時解決居住問題。

陳美鈴指出,台灣社會住宅比例僅有0.08%,遠遠落後荷蘭34%、英國20%、新加坡8.7%等。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呼籲政府應加速提高社會住宅比例,照顧弱勢族群更能抑制房價,讓一般民眾在高房價時代能免於無殼蝸牛的命運。

許多地段較佳地區國宅會釋出部分名額開放民眾抽籤,隨著地價水漲船高,國宅持有人拋售國宅賺取價差。陳美鈴表示,土地是人民的公共資產,都會區土地取得不易,政府應扮演土地守護者而非敗家子。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表示,傳統華人社會認為「有土斯有財」,早期規畫國宅政策時,考量到民眾成家立業非得要有自有住宅觀念,規畫國宅售出。

然而,政府對低收入戶資格認定嚴格,參與抽籤國宅的資格門檻卻很寬鬆,造成「國宅六合彩」現象,政府低於建商的土地開發成本價差落入並非弱勢的民眾身上。

城巿遊民 處境不堪
台 灣至今尚未制定住宅法,租賃市場更毫無秩序可言,綠黨台北市議員參選人宋佳倫表示,萬華區曾經有位遊民,每週僅有1500元收入,想要找尋遮風避雨住所, 卻因遊民身分遭拒。呂秉怡說,曾經有位高齡80幾歲的獨居老人,看屋時為了避免房東拒絕,刻意將白髮染黑。他表示,許多房東擔心將房屋租給遊民或獨居老 人,一旦發生意外,將導致房子租不出去。

宋佳倫表示,城市中的遊民處境越來越難堪,如火如荼進行的都市更新,掌權者卻從未替這些「票房毒藥」著想,一心只想把遊民趕到看不見的地方,讓人難以想像他們該何去何從。

呂秉怡表示,除了提供社會住宅,政府應提供租賃業者相關後盾,如將房屋租給老年人,衛生署會定期派人免費提供健康檢查、社工員定期訪視,讓房東免於後顧之憂。

陳美鈴也建議,台灣空屋率高達17.6%,預估有百萬戶空屋未使用。為有助於社會住宅政策落實,政府可採取對空屋持有人課以「空屋稅」,或提供弱勢租金補貼獎勵,釋出位置和品質良好的空屋,充分利用。

未搬遷遭斷電? 都更戶控不法

民視 (2010-10-13 15:55)

台北市都更案,又爆爭議風波,位在忠孝東路五段、松山路交叉口的都更戶,不滿還沒同意被收購和搬遷,建商就要來圍籬和拆除,不但拉布條抗議,更指控建商打騷擾電話、拆電表,違法佔有公有地,對此,都更建商表示,一切過程合法。一看到剛貼的禁止進入公告被撕下,建商和都更戶馬上爆發口角,不滿的都更戶,更拉起布條集結抗議,痛批北市府放任建商,在還有15戶沒同意收購搬遷前,就來圍籬拆除,甚至提前把旁邊已經搬走的住戶門窗玻璃,全敲毀,其中還沒搬走的鐘先生更生氣,前一天傍晚電表還突然被人拆掉,斷電了,針對這些指控,建商趕緊派代表出面。
不過兩邊各說告話沒交集,只是打著美化市容的都更案,不但惹來民怨,也讓台北市的這個角落,成了這副殘破模樣。

關於永續城市的幾個謬誤: 從花博說起

本文刊登於建築師雜誌2010年十月號 文 / 廖桂賢

無論在國內外,目前「永續城市」(或「生態城市」)的論述與作法儼然成為都市發展領域中的顯學,全球許多城市紛紛將「永續城市」字眼寫入其施政目標,例如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就宣稱以「永續台北生態城市」作為都市發展願景[i]。在全球環境持續惡化的威脅下,永續的觀念在城市發展議題中開始受到重視,值得欣慰。


然而,想要朝向永續城市努力是一回事,具體執行的工作卻又是另一回事: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往往無法跳脫傳統思維,仍然背離永續精神。畢竟,永續這個觀念對於工業革命後成長的世代而言是陌生的,也與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成長價值觀大相逕庭;甚至,其本身就是個複雜難解的習題。今天,各國在永續城市的實務操作上仍處於摸索階段;即便陸續有學者為永續城市下了觀念上定義,該怎麼做才能邁向永續城市,在我看來並沒有一個簡單方便的答案。因為,永續的本身是一個動態、抽象的觀念,更不是任何一個世代的人類可以在任何一個時點直接丈量的,若宇宙中真有永恆不滅的神觀察著我們,唯有那神才知道人類是否永續。


永續相關詞彙的濫用
正因為永續城市的面貌是如此模糊,人們很容易不假思索就隨意使用永續等相關字眼,例如生態、環保等,還有台灣獨有的「愛地球」一詞;甚至為了達到政治或行銷目的,明知故犯地濫用這些詞彙,也就是「漂綠」的行為。台灣從中央到地方政府,談永續城市已經好些年了,也不乏冠上永續相關字眼的政策和宣導活動,但實質內容卻跟永續沒有太大關係,充其量是新瓶裝舊酒──以永續相關新口號來包裝都市發展的傳統作為。即將於十一月開幕的 「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以下簡稱花博),正是一例:打著愛地球口號的花博,實質上不過是一般的園藝博覽會,竟還同時推廣購物、美食、與休閒[ii]──都市發展的典型舊課題。


有新瓶卻沒有新酒,我想是因為政府和人民都對永續城市的真義不了解,也欠缺勇氣和創意來挑戰現狀,於是,台灣的永續城市論述與相關實務中充斥著許多謬誤。唯有直指謬誤,我們才能將資源用在對的地方,真正朝向永續城市的方向邁進。以下我先討論永續城市的基本精神、永續和生態環境關係,接著指出幾個常見的謬誤。很不幸的,尚未開幕的花博已經集各種永續謬誤於一身,因此以下的討論將以這個案例為主。


永續城市的基本精神:公平的資源分配
撇開操作型定義,讓我們先探究永續城市的基本精神或原則到底是什麼。這需要回到「永續發展」最廣為接受的定義,也就是1987年聯合國報告書《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中的定義:當世代需求的滿足不會犧牲未來世代的需求[iii];換句話說,永續的精神講求跨世代的資源公平分配。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瘋狂擷取自然資源投入製造生產以提昇生活品質、改造自然生態系統以滿足各項活動需求,同時也創造了大量垃圾和污染;但地球只有一個、自然資源有限,當代人類已取用過多,未來世代不但被迫面臨短缺,還得概括承受前人留下的垃圾和污染,因此當代的發展模式並不永續。此外,全球化的今天,資源使用已無疆界限制,一個區域或族群可輕易地透過貿易或合作直接或間接使用另一個區域或族群的資源;因此永續發展除了講求世代間的公平,也強調區域或族群間的資源公平分配。舉例來說,美國人口僅佔世界總人口百分之五,卻消耗了全球四分之一的能源,顯然是不符合永續的公平精神[iv]。


若永續發展強調公平,那「公平」也應該是永續城市的基本精神或最高原則;說明白一點:永續城市的發展不會犧牲下個世代和其他區域或族群的福祉。一直以來,城市發展主要關注經濟穩定、社會福利、文化藝術等面向;而空間規劃設計、營造等專業則負責提供實質的硬體建設來支援經濟和社會文化的發展,硬體建設包括建築物、公園及其他開放空間、道路橋樑、大眾運輸系統、水利相關設施、能源和水資源供給系統、污水及廢棄物處理系統等。永續的觀念提醒我們,城市的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方式必須顧及資源的公平分配;這需要不同的專業和部門共同努力,而空間專業者可以從城市環境的規劃營造面著力,來協助城市邁向永續。


公平與生態環境健康
很明顯的,「永續」這個概念在乎的是「人類」這個物種的持續發展而非地球上的其他物種。這當然無可厚非,但即便永續的定義未觸及生態系統或環境健康,唯有維護地球上各種生態系統的健康,才有可能達成永續強調的公平精神。怎麼說呢?


讓我們先討論永續發展定義中的「需求」這件事。需求的實質內涵對每個世代、每個區域、每個族群來說一定不盡相同;例如對窮人而言,只要三餐能填飽肚子、有足以遮風閉雨的地方,就滿足了基本需求;但對富人來說,要有電視和汽車才算滿足基本需求,因為在富裕社會中有太多的「需求」其實不過是「欲望」。因此邁向永續城市的第一個作業,就是釐清城市真正的需求為何?又哪些需求的滿足會違反永續的公平原則?至少,城市的需求滿足不能對別人的食物、空氣、土壤、和水造成負面影響,這是永續城市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足夠的食物、乾淨的空氣、土壤、和水,與自然生態系統的健康有密切關聯。活在分工細緻的科技社會的我們經常忘記一個事實:人類是不能獨立於自然生態系統而存活的。特別是在物資流動最末端、環境完全人工化的都市中,許多人往往只看到社會運作的極小部分;於是,都市小孩會天真地以為自己吃的食物是超級市場來的、喝的水是水龍頭來的;於是,連大人都天真地以為關乎溫飽的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是兩回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相衝突的。


邁向永續城市,必須保護並修復環境
事實是:地球生態系統的健康──特別是生態多樣性──關乎著你我的溫飽。人類仰賴生態系統直接產出的農、林、漁、牧等資源,也需要它們的物理與化學機制所創造的乾淨空氣和水;從人類的觀點來看,這些就是大自然提供的「生態服務」(ecological services),而且這些服務都非科技所能取代。大自然當然並非為人類而存在,但之所以能創造出人類能享用的資源,正是因為有多樣的物種進行著各種生態機制。當人類破壞了許多物種的生存環境、當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地球的物種愈來愈少、愈來愈單一,生態系統就會喪失某些生態服務功能,就不再能提供足夠的食物、乾淨的空氣、土壤、和水,這對人類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修復是追求永續的必要手段,這是將永續城市當成施政願景的政府應該努力的方向:一方面,要避免城市空間發展直接破壞現存的生態環境系統,包括城市內部和外部的樹木、綠地、農地、與河流溼地;另一方面,應更近一步地復育城市中已受損的生態系統,對生態功能喪失的河流、溼地、和森林展開復育計畫。此外,在商品的生產與消費、水資源與能源的擷取、污水和廢棄物流動上,城市也不能間接破壞自己和他處的環境生態。


謬誤充斥,永續城市的嚴重挑戰
在永續城市的課題上,空間專業界已經發展出許多解決方案或工具。例如在建築上有「綠建築」;在社區設計上則有「低衝擊開發」(Low-Impact Development),力求開發案對水文和基地生態的影響減到最小;在交通規劃上有「綠色交通」的概念,發展低碳省能、運輸效率高的大眾運輸系統以取代私家汽車,並推廣步行和腳踏車等交通選項;在土地管理上歐美國家則採用「緊緻城市」(Compact City)或「聰明成長」(Smart Growth)的政策,盡量將新開發案集中在現有的都市區域內,以避免開發綠地和農地。


相關的工具在理論上固然可減低都市發展對環境的負面衝擊,但無論在國內外,目前常常看到的情況是:政府或專業者誤將任何一個工具的本身等同於「永續」,且不問文化和環境脈絡地任意使用,因而製造了許多謬誤,這是目前永續城市論述和實務上面臨的嚴重挑戰。在台灣,甚至連與永續精神無關、甚至背離的作法,都廣泛被誤以為是永續、環保的。以下指正幾個常見的永續城市謬誤。


蓋綠建築不等於永續
作為邁向永續城市的手段之一,綠建築到底綠不綠,除了關乎設計營造的相關技術,也關乎基地的選擇以及基地計畫。移除基地上原有樹木和植栽、將原本的綠地變建地的「綠建築」,是完全背離永續精神的最壞示範。台北市政府不斷對媒體和大眾宣傳花博的環保與生態關懷,並在新生公園和圓山公園的展場中建造了「綠建築」展覽館[v];但花博為了蓋數個展館,總共移除了基地上超過一千多顆的樹木[vi]!綠建築展館蓋在原本珍貴的公園綠地上,不但扼殺了已在此深根的樹群、也扼殺了以樹群為棲地的昆蟲、鳥類、和小動物;台北市不會因為多了這些新蓋的綠建築而更接近永續,反而永久失去那些樹木帶給我們的生態服務,包括乾淨空氣和涼爽環境。


類似的博覽會可以有更永續的作法的:若需要空間龐大的展館,與其與樹木爭地、與其蓋新建築,更好的方式是選擇現有閒置的大型建築物,加以改造成綠建築;甚至,也可以連同基地一起改造,修復建築物周遭的環境,提昇基地的生態功能。任何一個綠建築建案都不能忽略建築物本身以外的議題,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必須時時回歸永續的基本精神──公平和生態環境保護──來檢視每一個環節,才不會發生砍樹以騰出空地來蓋綠建築的荒唐事。


綠化、植栽不等於永續
「綠化」,就是種植栽這回事,也經常被誤以為等於永續、環保。從花博官方網站的敘述可看出,主辦單位基本上將園藝這件事等同於環保,宣稱園藝的展示將使世界各地的人們「共同讚嘆園藝產業的文明發展,最終能促使人們思考與自然界的關係,達到愛護地球生態環境的目標」;也稱花博的目的在於「激發市民對綠化生活環境的重視及參與」[vii],因此花博也一併推動「台北城市花園計畫」,要「全面提升都市綠意景觀,形成市民綠化風潮,帶動全市綠化運動」。


將綠化和愛地球畫上等號的並非只有花博,事實上,從政府到一般人普遍有著這樣的迷思。 許多人也許知道,並非所有的植栽都對生態系統都是有益的,綠化工作若採用的是強勢的外來種植物,不但不環保,還會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生態災難。此外,將一個原本沒有植栽的地方種上植栽,也不見得符合永續原則,甚至可能完全背離永續。讓我舉一個極端的例子。目前我所居住的城市:南加州的爾彎市(Irvine, CA),屬於地中海型氣候,雨量極少,幾乎算是半個沙漠,在最自然的情況下只有比較耐旱的植物例如仙人掌可以在此地生長;但這個城市卻是綠意盎然、花木扶疏,街道兩旁有著成排滿綠樹,家家有著綠油油草皮,顯然這個城市在綠化上做得相當成功。但是,在雨量稀少、缺乏水資源南加州強作綠化,代表需要投入大量的水資源,而這些水都來自於幾百哩外北加州的河流。若一個城市的綠意是建立在他處水資源的擷取、河川生態的犧牲上,這樣的綠化算永續嗎?


綠化工作是否符合永續精神,不只是有沒有綠化的問題,還關乎綠化的地點、植栽的種類、後續維護的方式等。一直被視為環保的綠化工作,近來更普遍被視為城市減碳、對抗全球暖化的好方法,但這也同樣是個太過簡化的邏輯。植物的碳吸存效果因物種和年齡的不同而異,一般而言木本植物的碳吸存能力遠高於草本植物,而大樹的碳吸存能力又高於小樹;若是除了樹木養草皮、砍了大樹種小樹,即便結果都可稱為「綠」,卻不吸碳反到排碳。此外,適當的都市植栽固然可以幫忙減碳,但若其維護方式是以需額外能源投入的電動機具來進行,則等於是抵消了減碳的效果;有研究甚至發現,某些種有植栽的都市公園整體而言不但不能吸碳,還因為大量使用電動機具來做維護,反而成為排碳的公園。若一個城市要透過綠化達到減碳效果,必須選擇適當的植物,並避免任何會排碳的後續維護工作。


為邁向永續城市而做的都市綠化工作,除了視覺美學上的考量,更必須考量植栽的生態效果:設計師必須從增加生態多樣性的角度,來衡量該種什麼樣的植栽才能吸引什麼樣的鳥類、昆蟲、或小動物。遺憾的是,即便花博努力將園藝與生態環保連結在一起,其官網上所呈現的展覽內容,只見園藝的美學設計,強調顏色、型態等傳統面向,卻未見任何與生態機能有關的討論。一個如此昂貴的博覽會錯失了難得的民眾教育機會,不過是繼續深化「綠化等於環保」的謬誤而已。


生活品質的提昇不等於永續
另一個經常與永續城市連結在一起的是「生活品質」的概念。人口過多、基礎設施不足的城市,往往面臨空氣、垃圾、水、土壤等污染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生活品質的提升一直是都市發展的主要努力目標之一。但當都市變乾淨、基本環境品質改善了,卻不見得表示這個城市更接近永續;因為它可能只是把垃圾轉運到其他地方傾倒、污水排到其他地方的河流或海洋、工廠和其工業污染移到其他地方──不過是把自己的頭痛問題丟給別人,不符合永續的公平精神。表面環境看來乾淨清爽的歐美城市,充其量可說是在廢棄物的清理很有效率,但高消費的他們所製造出的眾多垃圾其實是轉移到了歐美以外的地方;例如,他們不用的汽車、家電用品、和電子產品往往以二手貨的名義賣到非洲、中國、印度等地,更加污染了接收國的空氣、水、和土壤,侵害他國人民的健康。


城市努力改善基本環境品質的同時,不能將自己的問題轉移他處或後代,才不會違背永續精神。在污染(包括垃圾、空污、污水等)的議題上,一個進步的永續城市概念應該是:城市的運作(包括消費)零污染;即便難免製造少量垃圾,每一個市民都自行處理自己的垃圾。如此,人人會盡其所能地減少垃圾;如此,也不會發生弱勢社區的後院被迫蓋掩埋場或焚化爐等有違社會正義的情形。


公園不等於永續
不少關於永續城市指標的研究將公園綠地的比例視為其中一向指標,其背後假設是:城市中所有的公園綠地都具備減碳、淨化空氣、調節氣候(紓緩熱島效應)、隔絕噪音、涵養地下水、提供生物棲息地等功能。充滿樹木、有多樣植栽、地表可透水的公園的確提供了以上這些功能,因此對都市生活環境和生態品質有正面貢獻。但其實許多稱為「公園」的不見得就是擁有以功能的真綠地,例如台北市許多鄰里公園充滿著硬鋪面,雖然滿足了社區進行各種活動的需求,卻無法提供淨化空氣、調節氣候、生物棲地等功能;有些公園(像是大安森林公園)即便表面種了不少植栽和樹木,地下卻是停車場,完全無法幫城市涵養地下水;此外,很多公園因為種植許多外來種園藝花卉,施用大量化學肥料,因而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公園雖然都稱為公園,其環境品質和生態功能卻是大有不相同。


花博選擇在台北現有的四座公園(新生公園、中山美術公園、圓山公園、大佳河濱公園)以及兒童樂園中進行,這些公園的生態環境品質並沒有因此而提昇,反而劇烈降級;市民失去超過千棵可遮蔭乘涼的樹木,換來的是僅具視覺效果的花卉以及過多人的工設施和硬鋪面, 反而邁向不永續城市。


都市公園提供休憩、讓心靈放鬆的重要都市開放空間,數量固然愈多愈好;但要朝向永續城市邁進,也該同時增加具備實質生態功能的綠地。都市公園的設計不能只考量市民的活動需求、方便舒適,也要盡可能讓這些開放空間具備生態機能;此外,就整體環境健康的角度而言,城市中應有數個使用強度和頻率非常低的大型公園,讓它們成為可以呼吸的土地,發揮綠地的實質生態效果。即便台北市周邊有郊山、北有陽明山國家公園和關渡自然公園,市區內卻缺乏真正的綠地;正面臨開發爭議的南港202兵工廠,未來若真的可以免於開發,與其成為滿足都市休憩需求、藝文界人士所主張的「中央公園」,應該要保留成為真正的綠地──動植物活動遠多於人類活動的地方 。


親水不等於生態
「親水」這件事明明跟生態不直接相關,在台灣卻經常跟生態綁在一起。例如,台北縣政府將親水環境的打造等同於河川保護[viii];台北市宣稱要朝向生態城市發展,其中一項策略也是親水──「恢復自然戲水環境」、「讓市民可以親近水,進行水上的休閒活動」[ix]。都市人渴望親水是人之常情,政府努力營造親水環境也很好;但親水這回事的目的是讓人接近水,而河川保護和生態城市的目的是要讓生態環境健康,這兩件事本質上是完全沒有關係的。當然我們可以設法讓親水這件事融入河川生態教育功能, 但讓民眾能夠玩水、看到水的本身,是不具任何生態意義的。


輕率將親水環境與河川生態連結在一起,對民眾來說是嚴重的誤導。特別是台灣許多親水環境的設計,不過是將原本生態豐富、敏感的河岸水泥化、人工化,以犧牲生態棲息環境來成就親水功能,對河川生態百害而無一利,更不利防洪和地下水涵養。因為羨慕國外的都市水景、因為各地政府這幾年來的推廣(例如台北縣政府期許成為親水城市)、甚至因為輿論將都市河流環境有關的議題都簡化為親水,許多台灣人將親水這件事視為理所當然的好事,以為每一條河川都該成為可親水的環境;卻很少人認真思考:親水對河川生態的改善有助益嗎?


河川生態保護不必然得排除人類的親水機會,透過細膩有創意的設計,河岸的戲水休憩空間可以跟水域動植物的棲地共存。但是,人類也不該貪婪地認為河流每一處都應讓人類輕易接近,畢竟來來去去的人類活動對敏感的水域生態是難以承受的干擾。一個親水城市是否也會是永續城市?不見得。但可以肯定的是,擁有不受人類密集干擾、健康河流生態的城市,會更接近永續城市。


認清永續謬誤, 朝對的方向行進
從以上幾個關於永續城市謬誤的討論可以發現,台灣在相關論述和實務上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目前的台北市仍然消耗大量物資、產出大量的垃圾、排放大量廢水;從政府到財團到人民仍以為閒置土地不立起高樓大廈是浪費、以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相衝突的。即便永續、生態、環保等口號喊得用力,我們仍不間斷地破壞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環境。


因為官員、媒體、甚至專業者誤將非關永續的目標和工作當做永續來努力,往永續城市邁進的道路上,我們已經浪費了許多時間和資源,必須要儘速認清這些永續謬誤,朝對的方向行進。邁向永續城市絕非易事,許多人早已發現技術並非最大障礙,障礙來自於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和習以為常的制度和系統設計。若政府不勇敢地向這兩項障礙挑戰,仍然依循舊框架做事,未來只會看到更多像花博這般嘴上說愛地球、行動上卻害地球的施政,不永續的現況不會有太大的改善。

--------------------------------------------------------------------------------

[i]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網站,URL: http://www.udd.taipei.gov.tw/pages/detail.aspx?Node=16&Page=2107&Index=0.

[ii] 2010台北市國際化會博覽會官方網站,URL: http://beta.2010taipeiexpo.tw/ct.asp?xItem=13428&CtNode=5657&mp=3.

[iii] 英文原文: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iv] World Watch Institute, 2004, State of the World 2004: Special Focus: The Consumer Society, URL: http://www.worldwatch.org/node/810.[v]
花博官方部落格「美麗的力量」:URL: http://taipeiexpo2010.pixnet.net/blog/post/30604801.

[vi] 2009年十一月一六日,聯合報,「花博移樹,逾百棵死亡」。

[vii] 同2。

[viii] 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9年九月二十七日新聞稿中說:「周錫瑋縣長表示,關懷河川、保護河川的環境、文化與生態是全球性的議題,臺北縣以「大河之縣」自許,期盼透過改善親水環境、環境教育紮根、藝術文化感動等各個不同層面,開創一個大河之縣的親水城市的願景。」URL: http://www.culture.tpc.gov.tw/web/News?command=showDetail&postId=189756.

[ix]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 臺北市未來30年都市發展願景綱要計畫:生態城市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 URL: http://www.udd.taipei.gov.tw/pages/detail.aspx?Node=39&Page=3338&Index=4

2010年10月6日

對抗北市熱島效應 學者說保留綠地

本文出自:對抗北市熱島效應 學者說保留綠地 ( 小麻姑娘 )
日期:2010-09-24 15:04:25 公民新聞平台【廖靜蕙台北報導】


對於越來越多公共工程,導致樹木被砍伐或不當移植,環團諫言,台北市政府應將護樹機制做好,才能從整體強化城市生態環境、降低都市熱島效應。事實上,台北市是全球熱島效應嚴重的地區之一,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劉紹臣博士即表示,台北市熱島效應較之45年前顯著3倍;而減少熱島效應,應保留綠地、檢討工程設計。

熱島效應指大城市特殊的氣候現象,無論從早上到日落以後,城市部份的氣溫都比郊區來得高;最明顯的是晚上溫度增加得特別快。

劉紹臣從1961年到2005年,45年間追蹤台北市氣溫變化,以了解熱島效應的顯著性。台北市夜晚溫度增加了2℃;而台北市需要開冷氣的天數(即低溫在25℃以上、室內溫度26℃),1961年全年是35天,到了2005年全年是100天,足足增加了3倍。

劉紹臣解釋說,台北是個大盆地,原被草原或森林植物充分覆蓋,太陽照下來植物根部能吸水,透過葉子蒸發,植物表面隨之冷卻下來,冷卻作用對環境非常有用。但隨著鋼筋水泥化,植物消失了,冷卻功能也不見了。白天增加的溫度,到了晚上就藉由水泥建築釋放出來,使得溫度不降反升。

台北東區的變化特別清楚。1961年台北東區都是稻田或草原,具備自然冷卻的作用,現在則皆被鋼筋水泥所替代。

劉紹臣舉例說,光是站在大樹下和人工建築內就有差,兩者皆有遮陰處,但在樹下,可以享受樹木調節的溫度,比在建築物內好多了!

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發言人陳依雯也說,熱島效應與都市水泥化有關,水泥蓄熱可到3℃,這也會反應在體表上,使人感到悶熱。而地面水泥化也使得地面不透水,以前土地會吸水,蒸發減少熱氣。水泥化、沒有植栽,使得雨水無法吸納、找不到去處而易造成氾濫。

熱島效應造成的危害,包括熱死人、空氣無發疏通,污染物質出不去造成過敏、生病,甚至疫情加重。這些將造成醫療及救災系統的負擔,而當都市防災系統不足以應付,整體生活品質也隨之降低。

紓解熱島效應是全球各大城市致力的成就,劉紹臣說,現今世界大城市都努力降溫,建立「綠色城市」。包括利用建築設計收集雨水,在建築物上種植綠色植物使得它們能吸納雨水,這種活生生的「綠屋頂」。或者建築物、道路工程使用能反射陽光、增加陽光反射率的建築材料,盡量將綠化的概念放進工程設計中。

陳依雯也說,綠地、透水、通風有助於減少熱島效應,而小片小片的綠地,透水導風的效益,比一整片的綠地,如大安森林公園更佳。因此,保留綠地,減少因工程需要而砍樹、移樹,是政府應思考的方向。

劉紹臣特別提到,整個西部的農地除了水田,旱作、休耕其實也都會熱島效應,政府應考慮休耕造成的氣溫調節問題。而水田的冷卻效果和森林相同,也就是能避免熱島效應。他說,西部沿岸已無適合蓋水庫之地,應考慮建人工湖,以減少熱島效應。桃竹苗客家人的埤塘,就是個例子,埤塘除了防洪灌溉,還可以防熱島效應。

台北市政府回復廣慈博愛院BOT案 荒腔走板至極 系列報導 123

本文出自:台北市政府回復廣慈博愛院BOT案 荒腔走板至極 系列報導 123 ( 好奇寶寶 )
日期:2010-09-24 20:48:40 公民新聞平臺
好奇寶寶曾在9月8日看到台北市政府網站http://www.bosa.taipei.gov.tw/i/i0100.asp?l1_code=47
上的資料,有這樣的文字:

本市廣慈博愛院及福德平宅,分別於民國58、59年興建,作為本市長者及低收入戶照顧安置場所,由於地上建物老舊,土地低度利用,已不符使用效益,本府為活化土地資源,兼顧弱勢族群權益,採「都市發展與社會福利兼顧」方式規劃再開發,並結合民間資源,以BOT方式投資及營運,期將本基地打造成為「活力健康‧樂活臺北」的多元社會福利園區,規劃23,000坪社會福利設施、5,000坪公園綠地、汽機車位各500格及附屬商業設施,將可提升當地社區之生活品質,帶動經濟發展並創造市民福祉。

想到有很多問題,就寫了這樣的報導:

請問郝市長:33層樓的旅社與25層住商大樓為何是首樁社福BOT案的附屬設施 系列報導113

2010-09-08 19:38:42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64413
今天市政府回復了,真是避重就輕,沒有擔當。讓好奇寶寶一一詳列,並回復非常不滿意。讓您看看寶寶不服的論點,有沒有道理:

@@@@@@@
1. 請解釋一下廣慈BOT案的33層旅社及25層住商大樓的建築,為何是屬於社福園區的附屬商業設施?就我所理解的社福園區是屬於社會對弱勢族群的救助是吧。兩者似乎沒有合理的關連性!

市政府回復:
一、依廣慈BOT案(以下稱本案)都市計畫規定,北基地為社會福利設施用地,南基地為第三種商業區(特)及公園用地,三者為不同使用分區,目前在社會福利設施用地上,並無設置旅館及住商大樓之規劃。

寶寶不服:
台北市政府網頁上寫著『期將本基地打造成為「活力健康‧樂活臺北」的多元社會福利園區,規劃23,000坪社會福利設施、5,000坪公園綠地、汽機車位各500格及附屬商業設施』,明明就有旅社及助商大樓規劃,硬凹的難看。
2. 也請如同社福與公園一樣,說明這附屬商業設施到底有多少坪?
市政府回復:
二、本開發案正處於申請建照執照階段,在南基地第三種商業區(特)土地(面積16153.84㎡, 約4886.51坪),預定可核准容積樓地板為71399.97㎡(約21598.39坪)。

寶寶不服:
本開發案還未進行環評,為何已經到了申請建照執照階段?甚至樹保大會都未開呢?
3. 汽機車位的數據也短缺。汽車位有1754個,機車有1838個,遊覽車有20個,對不對?
市政府回復。
三、目前所規劃之汽機車位數,如您來函所述。

寶寶不服:
市政府網頁上寫:『期將本基地打造成為「活力健康‧樂活臺北」的多元社會福利園區,規劃23,000坪社會福利設施、5,000坪公園綠地、汽機車位各500格及附屬商業設施』,為何不說市政府網頁有錯,知錯還不改,是什麼政府!
4. 不知道這麼多車輛在這裡進進出出,空氣品質會好嗎?不就等同於住在集中停車場旁邊嗎?請問當時煙囪高聳入雲,是為了什麼?現在會有這樣的設施嗎?現在的空氣品質,適合老人及身心障礙者安養嗎?

市政府回復:
四、本案特許公司已針對未來營運期間車輛廢氣排放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已倂於環境影響評估中審查,另地下停車場通風換氣口,將規劃於非行人通道處,且通風換氣口不正對鄰近住宅,與一般大樓地下停車場規劃相同。另前廣慈博愛院係為了提供院民熱水所需燃料而設置煙囪,現已拆除。

寶寶不服:
問空氣品質會好嗎?沒有正面答覆。當年煙囪僅為了燒熱水就設置高聳煙囪,現在多了這麼多的廢氣,並未有同等級的排氣設備。寶寶問現在的空氣品質,適合老人及身心障礙者安養嗎?完全沒有答覆。
5. 請政府定義如何政府所謂的「可提升當地社區之生活品質」,指得是怎樣的定義?空氣品質劣化是必然,在此地活動的人口較之前增加多少?噪音的影響也不可不提及吧?有老人與身心障礙者的集中安養,將來救護車進出,也勢必提高環境裡的背景噪音值。
五、有關生活品質相關問題:
(一)本府為兼顧社會福利與都市發展,配合捷運信義線向東延伸設置R03車站之交通運輸規劃,有效整合公共空間使用需求,乃結合民間資源共同開發廣慈博愛院及福德平宅基地,設置社會福利設施、公園綠地、商業設施及汽機車停車位,打造「活力健康.樂活臺北」的多元社會福利園區,以帶動經濟發展,提升當地社區之生活品質,並創造市民的福祉。

寶寶不服:
捷運信義東延線的設置, 在經濟與安全上有很大的疑慮,經過六次環評才通過,地質斷層帶不再存在的理由僅以一次數據為準,不具代表意義。1.5公里的捷運工程,是全臺灣一公里造價最高,效益最低,不符合臺灣全體人民的利益。

(二)本案商業區未來規劃住商大樓住宅288戶;福利區設有社住宅170-200間供低收入戶居住、老人住宅420間;同時亦將設置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80-100床、失智照顧型3-5單元)。此外,該基地尚規劃身心障礙者養護中心、重建中心,設置老人、婦女、身心障礙者等各類服務中心,供居住之福利人口與更新前大約相當,對社區之福利服務量則預計有大幅增加。

寶寶不服:
花費這塊6.4公頃國有土地,BOT給財團70年,結果供居住之福利人口與更新前大約相當,這樣的施政效益在哪裡?
而政府回復對社區之福利服務量則預計有大幅增加。什麼叫做福利服務量?如果社區民眾不符合社會福利救助資格,其實是與開發商做營利的對價關係,哪來的福利服務量?就是開發商的營利事業用社福用地的不公益行為,慷社福資源的慨,而政府正在做這種利益的輸送,令人不恥。
(三)另,由於本案老人住宅及身心障礙養護中心,係屬安養設施而非醫療設施,故不會如醫院有經常性的救護車進出,如因緊急救護呼叫救護車而鳴放警示聲,亦屬不可避免之短暫影響。依據噪音評估結果,各敏感點之噪音量,尚符合環保署公告之噪音管制標準。

寶寶不服:
這裡是住宅區,高密度的老人進住,當然會較一般民眾的情形更為密集需要緊急救護。寶寶認為應該參酌各國情況,探討高密度老人安養設施是否適合在人口稠密的住宅區,而非打筆戰,各說各話。尤其此老人安養院又座落在有汽車位有1754個,機車有1838個,遊覽車有20個的大型停車場上面,空氣污濁,何以養生?
(四)本案對於開發基地所應考量之空氣品質、噪音及交通等問題,特許公司業已研擬計畫,送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審議中,屆時如對前述問題仍有疑議,可洽該委員會瞭解。
小市民如何知道屆時,是何時?好奇寶寶要趕緊行動,看來市政府心有成竹了。

張金鶚:NO!出租才能遏炒作

2010-09-26 01:22 工商時報 王信人

 國外政府蓋的public housing(公共住宅)都是出租,沒有出售,政府必須照顧人民住的權利,並讓土地未來的上漲利益歸於社會所有,才是公共住宅的真諦。機場捷運林口A7站合宜住宅應全部「出租」的道理非常明顯。

 出租住宅分為二種:1.一般出租住宅;2.弱勢出租住宅。前者是指一般家庭的出租住宅,台灣的出租住宅只有1成,而在世界各大城市,如紐約、東京,出租住宅高達4成,北歐更高。

 後者是為了照顧弱勢族群而蓋的租用住宅。弱勢又分為二類,一為經濟上的弱勢,家庭收入偏低,經濟無法自立;二為社會上的弱勢,例如,老年、單親家庭、愛滋病、殘障,不是完全沒有錢,但不受歡迎,社會不願意把房子租給他們,例如,不願意租給老人,怕萬一死在房子裡;不租給單親家庭,怕吵架多。

 我國政府的住宅政策一直很混亂,政府蓋的國宅都賣斷,只有以前有幾千戶賣不掉,改為出租,占0.6%,非常低。一來因為政府沒有提供,二來因為出租制度沒有建立起來。

 這次因為5都選舉,出現「社會住宅」運動,台北市長郝龍斌宣布政府蓋的出租住宅要占全台北市房屋的5%,那是4、5萬戶,但是郝市長也講不清楚到底要蓋多少戶。另外在住宅法草案中,中央政府也說,未來會有「社會住宅」,但是至今也講不清楚政策。

 台灣的空屋率非常高,10年前為10%,這幾年因為房價飆漲,投資客買賣房子,預期會有高報酬的資本利得,又加上房屋稅和地價稅非常低,持有土地和房子的成本很低,所以買房子不出租,寧願空在那裡,空屋率快速上漲。估計全台的空屋率高達20%,台北市空屋率15%,若以台北市平均1戶700萬,房屋80萬戶,空屋15萬戶,銀行的年息2%,估計台北市每年浪費168億元的利息,社會資源嚴重浪費,全國所浪費的資源更可觀。

 政府不能因為出租住宅的管理麻煩,管理成本高,就要賣斷;就好像國有土地的管理困難,就要賣斷嗎?這邏輯不通。

 而且A7合宜住宅如果賣斷,不是打壓台北市的房價,而是帶動炒作房價。台北市的房價高,不是供給不夠的問題,因此不是由增加供給可以解決,又A7合宜住宅第一期只蓋2,000戶,規模很小,民間蓋的每一個推案都比這個量大,所以A7住宅即使都賣光也不能降低房價。

 又真正的弱勢,根本買不起合宜住宅,只能賣給手中有一點錢,政府變成是照顧相對有錢的人,未來他們又可以賺土地上漲的資本利得,此邏輯更不通。

 A7合宜住宅賣斷,不論賣得好,或賣不好,政府已註定都會被罵。因為賣得好,代表價格低,買到的人有利可圖,好像中了樂透彩,雖然政府要鎖5年,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買到的人就有賺頭,一定轉手就會賣掉,變成炒作的本錢,轉為投機,政府一定會被罵。如果賣不好,代表價格太高,或者以前國宅品質不佳問題又重現,一大堆國宅賣不掉,浪費社會資源,政府也會被罵。

 而且林口一帶本來就有很多建案,台北市的房屋都壓抑不下來,再賣個2,000戶,也不會有作用,不但不能解決問題,不能降低房價,也不能照顧社會弱勢族群,反而製造更多問題。社會恐會認為政府助漲房價,只在幫財團解套,所以奉勸政院趕快懸崖勒馬,早日回頭是岸。

 由此可見,A7合宜住宅應全部出租,優先照顧既是「經濟弱勢」且是「社會弱勢」者;第二,看是這二個弱勢要照顧哪一個。

 此外,透過出租國宅,政府可以早日建立出租住宅的管理制度。在國外出租的房子和買的房子,品質差不多,台灣的出租房子的品質很差,因為怕遇到不好的房客。這些都可以解決,例如,成立包租公司,有好的契約、公正的司法,讓民間房子願意提供出租,買不起房子的人可以租房子,有好房子住,如此一來,社會資源就可以充分運用。

(本文為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口述,記者王信人記錄整理)

二十年後,我們還是沒房子住!-第三代無殼蝸牛與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chrisliu — 週四, 2010-09-23 21:11 (破週報).文/劉美妤

「馬的,我也想要房子啊。」最近剛租下六張犁一處頂樓加蓋房間的小游抽著菸對我抱怨。《住宅法修正草案》最近又被行政院退回營建署,二十出頭的我們,雖見過1989年8月26日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大場面的老照片,但當我們長大成人出社會討口飯吃,照樣只能年年在都市邊陲挑選最便宜的租屋棲身。更別說失業青年、打工族,甚或身心障礙者、愛滋病患、獨居老人、家暴受害人等弱勢族群,即使租得起、買得起房子,也時常面臨被房東、賣方拒絕入住的窘境--當然,社會弱勢多半也伴隨著經濟弱勢。約佔台灣總人口16.5%的社會弱勢族群和找崔媽媽基金會仲介租屋的貧窮青年,都別妄想在台北市擁有穩定的住所。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搶在年底五都選舉前組成,並積極拜會大台北地區四組參選人馬,促使蔡英文、朱立倫及蘇貞昌三組參選人都已將「設置社會住宅供弱勢者與青年租屋」納入政見。承襲1989年一代蝸、1999年二代蝸的運動方向,無殼蝸牛這次與社會福利團體攜手合作,且不再維持體制外的抗爭模式,祭出「裡應外合」策略,為無住屋者上街頭的抗爭時代某個程度畫了句點。在被政府收編的風險裡,這次的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冀望為台灣--尤其是台北的住宅問題,找到最能逼出政府資源的方式來改變。

瓶蓋裡的寄居蟹
「居住」在台灣從來就不是基本人權。政府和各類候選人滿口房價、景氣問題,對象顯然是玩得起交易遊戲的房市大亨與中產階級,與社會福利徹底無關。政府「住者有其屋」政策透過購屋貸款補貼和蓋國宅來讓人買得起房子,然而台灣有多少國宅?僅佔總住宅量的3.5%--見笑了,香港有50%,新加坡更有80%。另一方面,這些措施都是針對買得起房子的人,多數國宅也供出售之用,買不起房子的低收入戶請乖乖排隊去搶全台北僅3000多戶的公有出租國宅,落榜機率大概和妳扳開台啤看到瓶蓋上印著「再接再厲」一樣高。而在全世界最多公有出租住宅的城市阿姆斯特丹,有50%的房子都是「社會住宅」,也就是供弱勢族群平價承租的國宅。

台灣高度資本化的社會,在政府過度強調市場機制的方針下,房地產炒作使房價自20多年前開始一路飆漲,1999年第二波無殼蝸牛運動時台灣貧富差距32倍,現在已擴張到66倍,經濟弱勢者的處境較當時更加弱勢。官方統計數據指出,2009年台北市中位數房價所得比為14.1,也就是平均每戶家庭所得來算,要不吃不喝14.1年才能付清買房支出。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常務理事彭揚凱指出,在國際上,這個比例達到6就已算嚴重。在林口蓋的國宅一戶五、六百萬,但低收入戶還是毫無負擔這筆支出的可能,於是無處可棲的弱勢者像在垃圾堆中翻出塑膠瓶蓋容身的寄居蟹般,艱困地四處漂流。

在《住宅法》仍未修訂的此時,再看馬英九在去年簽下、並已生效為國內法的兩公約,也就是聯合國的〈人權公約〉和〈經濟政策公約〉--「裡面談到住宅是人權的部份,也就是政府有義務保障人民居住的條件。它很明確的規範到兩年內應依照這個精神檢討台灣的法律,但目前看來根本沒有檢討。」彭揚凱說。而台灣推行社會住宅最困難之處在於土地私有化程度高,尤其人口集中的台北市內,國有地比例遠較他國首都低,且地價高。彭揚凱指出:「在台北市,建商蓋房子70%成本都在土地,建築的成本僅30%。可現在的狀況是,政府覺得社會住宅很重要,但他沒有土地可以找,但又一邊賣地,非常矛盾。」

無住屋者的合縱連橫
1989年,無住屋者團結組織作為街頭抗議行動者,以徹底體制外的行動帶起無殼蝸牛運動。到了1999年捲土重來的第二波無殼蝸牛,他們開始和環保、婦女、勞工等議題的社會團體以及住宅、都市規劃、建築學者結盟,在這兩個方向上拉出連結。而現在,2010年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的構成,由誕生自無殼蝸牛運動的崔媽媽基金會、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和社會福利團體如台灣社會福利總盟、伊甸基金會、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等,及工運團體台灣勞工陣線,共12個團體攜手發起。對於找社福團體結盟的動機,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是這麼說的:「一是這些社福團體服務的對象就是社會住宅的使用者,需要和他們合作來推動。二是團結力量大,整合愈多資源整個社會的代表和象徵性就愈高,有愈好的效果。」

於是無殼蝸牛運動的「體制外」性格大大削弱,策略上較為軟性,以爭取政府資源/政策制定為主要考量。這不免令人擔憂,這一波的行動在逐漸累積成果時,可能面臨被政府箝制與收編的風險。「如果這個資源是政府委託出來的,你去做承接、委託或貸款等等,你永遠就是一個乙方,受制於人。拿人手軟,或者政府會用各種評鑑考核綁住你。在這樣的考量上,你要接管社會住宅可能被箝制住。」呂秉怡說。然而他目前更考慮的是社會住宅在執行上非仰賴政府資源不可的現實,「就社會住宅這麼龐大的工作和資源的話,你如果要照顧到5%甚至10%的市民、國民,不可能不進到體制內。」因此在呂秉怡看來,這樣有政策倡議的「黑臉」和承接案件與服務的「白臉」角色分工,既是社福團體這二十年來發展出的機制,也是這次社會住宅聯盟要走的路線。

呂秉怡定位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的策略為「裡應外合」,一代蝸和二代蝸都走體制外,作為對立的角色對公部門進行政策倡議;而這次的「三代蝸」盼藉內部力量的穿針引線,和未來可能的執政者對話。呂秉怡透露,以台北市來說,郝龍斌團隊裡負責「青年出租住宅方案」的策劃團隊事實上和他們熟識,能夠溝通彼此想法。

「大家或許不能看得太短,因為還沒有龐大的社會力量把完整的社會住宅推出來,或許要以五到十年為一個單位看待。這些必須去辯證的過程、去釐清找到較好的方式,要透過政治參與甚至衝突去釐清這個問題。」呂秉怡說。他認為台灣社會住宅至少要走十到二十年,才會有相對成熟的結果出來。而今年開始動作,試想藉著恰逢五都選舉,「在五都的灘頭上,搶下一兩個旗子先插上去」,作為未來推進的基礎。明後年他們更要直接針對修改《住宅法》行動,比起和參選人對話,那才是真正的苦戰。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當前目標是將「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佔台灣住宅總量的比例提高到至少5%,並認為政府需承擔主導推動、興建責任,將之視為社會福利公共投資,不可能外包給考量利益的建商執行。而如何推行、在細節處取得平衡點,包括現有的資源運用、委託「第三部門」管理的規則制定、為避免弱勢族群被標籤化而採「集中而分散」的住宅分配如何實行等,第三代的無殼蝸牛仍在這條路上持續思考與辯證,且戰且走。

復刊629期

台北市政府淪為樹木殺手?

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

台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於23日上午召開「樹木移植研討會」,引發民間團體質疑為何是「樹木移植研討會」而非「樹木保護研討會」?除當場抬出枯死老樹抗議台北樹保失靈外,更要求北市府修正樹保機制,先把護樹做好再來談移樹。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陸詩薇表示:民間團體肯定市府花心思提升樹木存活率,但是大家更想問台北市政府:為什麼不是保護長得好好的樹,卻老是要樹木搬家?難道確保存活率就不會對樹木本身、土地,原有生態、市民情感造成傷害嗎?樹不是不能移,若是為了生態原因而策略性移除早年不當種植的外來種,並替換地區性原生種時,此時來討論如何提升移樹技術就很有意義。但現在大部分情況未必是移樹的技術問題,而常是公燈處監督移樹不力,粗暴移完的樹木枯死居多,導致台北移樹就等於砍樹。所以如果政府缺乏根本的護樹心態,卻只顧著討論表面的移樹技術,就是本末倒置、模糊焦點。

都市改革組織理事孫啟榕表示:民92年台北市政府「為保護具有保存價值之樹木及其生長環境,維護都市自然文化景觀及綠色資源,並健全都市生態」,特制定「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是全台灣第一個樹保條例。十年來雖已完成台北市的老樹調查與許多審議工作,但是碰到政策干預時,常使樹保條例無法發揮積極作用,反而變成官方背書的「可砍樹證明」,只要不是認列「受保護樹木」的樹都可以被任意移植,樹保條例已經喪失應有的精神和作用!

松菸公園催生聯盟召集人游藝表示:台北近年來發生太多令人痛心的「城市樹木滅門事件簿」!例如天母磺溪砍一棵受保護老樹只罰五萬,等於宣告以後繳錢就可以砍老樹。而市政府在松菸大巨蛋及廣慈博愛院二案建立了「可以先移樹再做環評」的惡例,讓砍樹移樹等整地行為都不算在施工範圍以規避環評。還有台北市客家文化公園移樹種稻已經夠荒謬,最近文化局還把園區內有蚊子館的責任推託給護樹的市民,現在又在為自行車道砍樹。而即將開幕的花博不只移樹種花盆,連花盆都枯死,再整批丟掉買新的!這些都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市府的心態有問題。

最後眾團體代表共同提出「台北市樹保條例修正案」,建議所有樹木應以原地保留為原則、放寬樹木保護列管條件、加重違反樹保之罰責。並強調市政府應將護樹機制辦到最好,再來改進移樹技術,才能從整體強化城市生態環境、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文章轉貼自:苦勞網
製作: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本站影音若標示為「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皆為公共資源,歡迎散佈、重製與分享,並請來信告知。

亞洲最炙手可熱的房地産市場富比世 --新加坡、香港和臺灣位居房價年增長率最高國家與地區排行榜榜首-臺灣房價年增長率分別爲20%

亞洲最炙手可熱的房地産市場富比世 (2010-09-27 16:11)
新加坡撰稿:Hana R. Alberts,來源:富比世

新加坡、香港和臺灣位居房價年增長率最高國家與地區排行榜榜首。當前,新加坡的房地産市場沒有任何不利因素存在。

Global Property Guide(環球房地産指南)指出,受大批資金充裕的中國大陸買家的推動,去年新加坡住宅價格漲幅達到了驚人的38.1%,這些買家希望抓住該地區強勁的經濟復甦勢頭和低利率機遇,在這一亞洲金融中心大賺一筆。

該市場一段時間以來一直保持上升態勢。高力國際 (Colliers International) 研究與諮詢部門主管 Tay Huey Ying 表示,不斷增長的需求推動私人房産價格在2009年末達到了歷史最高的季度漲幅,其背後是「連續八個月的熱銷」。

基於這些原因,新加坡問鼎我們的亞洲最炙手可熱房地産市場排行榜榜首,該排行榜是利用研究公司和網站 Global Property Guide 的房價年同比變化資料而得出的。(每個國家的時間段可能略有不同,因爲該指南採用的是每個地方的最新可用資料)。

緊隨新加坡之後的是香港。香港是又一個對外地買家限制較少的金融中心,因此也吸引了大量資金充裕的大陸投資者,從而擡高了房價。該地區房價年增長率爲24.5%。
其次是臺灣、澳洲和中國大陸,年增長率分別爲20%、18.4%和8.6%。

Global Property Guide 利用內部研究、諮詢與法律公司的資訊以及央行和國家統計資料來收集資訊。它對主要城市的高階房地産資料進行了追蹤,包括我們使用的年度房價資料、租金收益以及物業稅水平等。該指南分析的亞太區地區包括香港島和柬埔寨金邊中心住宅區 Boeung Keng Kang——住在這些地方的最起碼都是相對富有的外國或本地專業人士。

Global Property Guide 的 Matthew Montague-Pollock 在該公司網站上發表文章說:「外國人能買房嗎?房價是貴還是便宜?你能獲得多少房租收益?最好的股票投資者善於透過『基本面分析』的角度來看問題,他們從風險與投資的角度來看投資。我們希望把類似的視角帶給國際住宅投資。」

對於亞洲房地産價格前景的預期仍然堅挺。但是隨著價格上漲以及政府出臺一系列調控措施,資料將很難跟上市場節奏。本月早些時候,新加坡出臺了幾項嚴厲的規定,以期放緩房價上漲速度,其中有一項措施提高了二套房貸款門檻,另一項措施則對購買不滿三年即出售的房産徵收印花稅。以「干涉主義」傾向而著稱的新加坡政府正在建造更多的公共住房,以增加供應量確保房價保持在可承受範圍內。

香港也實施了一些措施控制房價,比如提高豪宅的首付比例以及承諾增加住房供應量。金管局總裁及財政司司長等香港高級官員一直直言不諱他們對房地産泡沫的擔憂。

儘管如此,Knight Frank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明年香港的房價漲幅很可能居於全球所有城市之首。
另有 Knight Frank 資料顯示:「住宅供應量預計仍將有限,從而爲高房價提供支撐……香港超低的抵押貸款利率環境可能還將持續至少18個月。這種趨勢預計還將持續下去,來自大陸的源源不斷的資金流預計將維持香港的住宅需求,從而進一步爲高房價提供支撐。」

至於全球增長最快的房地産市場,有預測說,儘管政府出臺減速計劃,但市場仍將反彈。
高力國際的 Tay 表示:「儘管房價增速在供應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可能繼續走緩,保持在每季度5%的範圍內,但是鑒於新加坡經濟2010年的光明前景,私人住宅價格不太可能下降。」

詳細內容:亞洲最炙手可熱的房地産市場

印度: 房價年變化:-13.1%*
菲律賓:房價年變化:-1.8%*
泰國: 房價年變化:-1.8%*
印尼: 房價年變化:2.5%*
南韓: 房價年變化:2.9%*
日本: 房價年變化:3.1%*
馬來西亞:房價年變化:3.3%*
紐西蘭:房價年變化:4%*
中國大陸:房價年變化:8.6%*
澳洲:房價年變化:18.4%*
臺灣:房價年變化:20%*
香港:房價年變化:24.5%*
新加坡:房價年變化:38.1%*

撰稿:Hana R. Alberts,富比世

社論:花博與文創價值

台灣立報社2010-9-19 21:42 作者:社論

花博花價爭議沸沸揚揚,郝市府現在回應外界質疑的主軸,已經定調為創意無價,文創業的「價值」不能與市場的「價格」等量齊觀,並且在台大城鄉所所長夏鑄九發言力挺副市長林建元──事實上是力挺張清華建築師──之後,把相關爭議定位在「選舉操作」、「政治考量」。郝市府雖然不一定能就此脫身,但是至少找到回應的著力點,不再只是挨打的份。

首先,關於選舉操作、政治考量的指控,其實夏教授應該非常熟悉,因為城鄉所師生在1997年反都市推土機、反拆遷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住戶的抗爭中,當時的台北市政府陳水扁團隊,也曾把抗爭事件定調為政治操作,將之與公娼們的抗爭視為陳水扁連任市長失利的兩大事件。彼時同樣是城鄉所教授的夏鑄九認為,社運本來就該利用政黨間的矛盾借力使力,即使是選舉操作、有政治考量,只要有利於市民就該做。如今,花博拆遷90多戶捷運圓山站旁鐵路宿舍住戶,砍掉上千棵樹,不但未見到城鄉所的夏教授對此有所批評,反倒出面捍衛,彷彿台灣的建築設計、文創產業之價值,必須靠花博來彰顯,不挺花博就是打壓建築、文創產業,真的是「到了選舉一切都變了樣」。

次就建築、文創產業的價值而論,其實設計費用在這種統包工程中有明定所佔比例,與材料費和施工、維護費用不能混為一談,這是有清楚的價格規範可查,與貶低建築和文創產業的價值何干?況且,不必誇口什麼抽象的價值,台灣公共建築最大的問題,就是淪為建築師個人的創意發想秀,四處都是「冬山河式」的規劃和建物;至於商業建築就更是如此,盡是標榜某位名建築師作品以提高價格,然後再由建築師天馬行空的論述出價值所在。

這回爆爭議的「新生三館」正是如此,林建元和夏鑄九異口同聲推崇張清華是綠建築大師,曾接受Discovery採訪,將本土「竹」元素加入作品云云,其實把幾個關鍵詞換一換,幾乎等同於對李祖原建築師作品「台北101大樓」的推崇。建築或文創設計與社會嚴重脫節而無法帶動風潮,只能靠這種「大師品牌」的保證來行銷,其實正凸顯了這個產業的沒落無力。惟有當設計者普遍對於自己的作品沒有想像力,也喪失了對於新事物的敏感度,才會讓「大師」這種近乎訴諸偶像的狀況出現。建築、文創產業至此,不需旁人打壓也會日漸消亡。

([0923日記] 參加「老樹站原地,移樹沒道理」記者會)

2010 年 09 月 26 日 由 llllu530
[0923日記] 參加「老樹站原地,移樹沒道理」記者會

今天早上去參加「老樹站原地,移樹沒道理」抗議北市府不護樹只移樹的記者會。其實台灣是一個植物覆蓋率相當高的國家,處處都是樹,所以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以前一樣,不知道這群人為什麼要為了保護樹木做這些事。可是其實,這些移樹背後通常都跟著一個建設案正在發生,也許是一個停車場,一個公園廣場,一個廣慈BOT案。


在228公園籌備紙箱競選總部的時候,有一位在那裡算命的老伯伯告訴我,他在那裡算命17年了,原本那個地方有四棵很大的百年老樹,卻因為這個公園數年來的四度改建而逐漸枯死移走。有的是因為在樹木四週都圍上了水泥,於是老樹就漸漸地枯死了;有的是因為這顆老樹盤根錯節,而且會阻礙廣場的興建,就移走了。我的朋友告訴我,她以前待的一個單位,為了擔心幾棵樹在工程中會被傷害,為此跟工程單位簽了確保樹木安全的合約,一棵20萬,希望他們能夠小心進行。可是最後的發展是,每一顆樹都死了。原來工程單位為了怕增加工程麻煩,早就抱定「一切以工程為主,樹木最後進行賠償就好。」的主意。


在抗議現場認識了很多人,尤其是最近讓許多問題可以浮上台面的公民記者-大暴龍和好奇寶寶都來了,還有許多許多的護樹團體。政府原本應該要所作為才對,可是現在政治的殿堂中,卻正在展開一場荒謬至極的研討會,排除這些沒有資源權利介入政策擬定的人。護樹除了是當地人為了保護和樹的美麗回憶、為了守護一個文化外,我們得要瞭解到,樹木們只是因為無法抗議,所以代替我們走在犧牲的最前端罷了。


這些樹被傷害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它們阻擋了建設案。但阻擋不了建設案的何止這些樹,所有生長在土地上的生物,包括人,也同樣阻擋不了。就算我們知道人在百里外的台北,也難以阻止中科三期在各種方面(農漁產、空氣)對我們造成傷害,對全部的台灣人造成傷害。但因為這些傷害很隱微,空氣污染也看不見,這一切犧牲都無法被計算在GDP中。在追求全球化、競爭能力至上的美夢中,在吃了這麼多歷史共業之後,我們確實應該要停下來思考一個,可以讓三、四十年後的我們自已,能夠安心生活的方法。


此記者會之報導:
公民記者-好奇寶寶 系列報導125 http://www.peopo.org/curiosity/post/65580
公民記者-北市府花錢教移樹 環團抬棺為樹申冤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65527
聯合報-市府辦樹木移植研討會 環團抬棺抗議

「如果沒有花博」 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樹與綠地─蘇貞昌的綠皮書政策

「如果沒有花博」 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樹與綠地─蘇貞昌的綠皮書政策 )
陳淑華blog

郝龍斌任內引以為傲的花博會,最近因為一連串的花價過高、工程採購弊案引發的「花風暴」,早已讓市民對這個活動在還沒開展之前觀感不佳,而郝龍斌缺乏積極、正面的態度來處理問題,更沒有清楚說明疑點,只弄了一個欺騙小孩手段的「花博顧問團」護航,對於這個”政績”,誰也不可能買帳。

辦個國際花博會,究竟可以為人民帶來什麼直接的好處?是讓我們有個更大的空間去欣賞花園、植栽嗎?要散步遛狗、走馬看花,大安森林公園、陽明山都是不錯的選擇。還是能帶來多少經濟效益?刺激觀光?我認為還有其他方式絕對比花博的「花而不實」。如此金額龐大的超大型活動應該要連結起城市的長期願景。然而,沒有人知道花博會為台北帶來什麼長遠的改造視野,沒有人知道在一場熱鬧之後,一百億將會留下什麼。而且,在這個龐大城市節慶的規劃過程中,市民沒有機會充分參與,沒有機會拋出他們對城市的想像與期待。


花博宣稱的三大目的是:
一、表現園藝、科技與環保之技術精華;
二:達成減碳排放等環保目標;
三:結合文化與藝術之綠色生活。

但市府的許多作法根本與其宣稱理念背道而馳。
首先,這個號稱生態與綠化的活動,卻移植了一千多棵美術公園及中山公園的樹木。這種砍樹種花的邏輯,以及興建大量花俏的展館(和可笑的行動巨蛋)來展現減碳 排放理念的矛盾邏輯,令人完全難以苟同。如果這一百億預算拿來種下成千上萬的樹,不是更能綠化城市、降低排碳嗎?

或者,如果能將二零二兵工廠溼地規劃為一個生態園區,不是更能成為我們呈現給世界的一個美麗城市奇蹟嗎?
看看蘇貞昌的政策綠皮書吧!

種樹、愛花、護草,進步的城市必須有一套綠色基礎建設(green infrastructure)的長期計畫!

在綠色基礎建設中,最關鍵的莫過於公園綠地,高品質的公園綠地可以促進社區發展與社會連結。公園綠地的品質,已經影響到市民的認同感,甚至一個城市在生活、工作、觀光、投資的吸引力!台北市的公園綠地覆蓋率只有7.27%,亞洲的新加坡公園綠地覆蓋率11.11%,日本的東京在1996年時,就以銀杏為市樹,並做成市徽,展現其追求綠色城市的意志。

美國的各大城,包括紐約、芝加哥、波士頓等,都以綠色城市自許,都訂定植樹的目標。在波士頓,要砍伐一棵樹,還要舉辦聽證會(Tree Hearing)在台北市,樹高20公尺或樹胸圍2.5公尺以上者,才列為保護樹木。

關鍵研究各國城市綠化成果者發現,主政者的決心是都市綠化成功與否的第一關鍵,因為一般國家法律或施政計畫沒有規定提供品質良好的都市綠地,所以,綠地的成績,完全取決於主政者的態度。

策略一:檢討都市計畫,讓公園綠地覆蓋率從個位數到十位數
策略二:綠美化單位事權整合統一
策略三:十條林蔭大道,甚至更多(羅斯福路一至四段、中華路一段、信義路全線、新生南路與松江路全線、南京東路全線、承德路全線、艋舺大道、忠孝東路六至七段、經貿一及二路、三重路、內湖路一段、成功路二至五段)
策略四:全面增闢綠色廊帶
策略五:制訂綠色基礎建設中長期計畫
策略六:公共工程立面全面植生綠化
策略七:讓土壤恢復呼吸
策略八:廣植樹木,並改正護樹觀念
策略九:閒置或低度利用公地活用、增加公園綠地
策略十:分隔島選用好維護、好管理之多年生植栽
不論是生態環保還是能源的節約,有很多事值得我們去探索或以國外的成功經驗為藉鏡。每個人都有能力幫助自己的城市、我們的國家,城市的綠化全看主政者和人民是否有一顆綠色的心,台北需要和更多的樹木與綠地為伍,治水、減碳、美化都可以做得到。

議員踢爆:史上最貴! 台北花博郝會花

2010-9-15自由電子報〔記者劉榮/台北報導〕

台北花博花費約一百四十億元,被質疑預算浮濫編列,台北市議員顏聖冠昨引述網站資料指出,和近年各國辦花博的支出,台北花博花費幾乎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她說,泰國花博只花費廿億元,德國花卅七億元,中國花五十五億元,而這三國的花博都名列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第一級A1的等級,反觀被列為A2/B1等級的台北花博花費竟然高數倍,道理何在?

泰列第一級花20億 德37億
顏聖冠引用「卡神」楊蕙如昨在個人部落格轉貼的歷屆花博預算比較,提出上述質疑。楊蕙如的這篇文章也被網友轉貼到台大PTT八卦版,並即湧入逾卅頁的「推爆」留言,不少網友也將各國舉辦花博的預算花費,一併轉貼。轉貼文章的PTT網友yvmi諷刺:「弄這種文章,不只是打臉,真的是直拳K中市政府的臉!」

楊蕙如質疑,台北辦花博,充其量只是第三級A2/B1等級,竟然要花一百多億元,錢到底是花到哪裡去了?她諷刺說,台北花卉博覽會,乾脆改名成二○一○年台北「會花博覽會」,「成為世界第一名最會花,郝會花的世界經典」!

楊蕙如說,光拿泰國來比較,可能有人認為台灣跟泰國的物價水準不能比,但對照物價比台灣高一截的德國羅斯托克的花博,預算也只不過卅七億元,「連三分之一都不到」。

也有網友舉日本最近幾次舉辦花博為例指出,二○○○年淡路花博、二○○四年濱名湖花博(AIPH都認定為A2/B1層級),花費折合當時台幣,分別是四十一億元、八十億元。網友並質疑,「連消費水準贏過台灣一大截的日本,花的也不會比台北貴」。

馬千惠:非官方資料不回應
〔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
花博營運總部發言人馬千惠表示,承辦花博之前,曾經向AIPH索取其他國家舉辦花博的預算資料,但是迄未收到正式的官方資料,因此,對於楊蕙如引用的資料、說法都不予回應。

至於外傳「泰國預算資料引用自花博官方部落格」,馬千惠昨晚表示,花博部落格上有介紹泰國花博的文章,但她不清楚這篇文章是誰張貼的,至少確定這不是台北花博營運總部撰寫的文章,將先從網頁上撤下,再進一步查證內容。

照顧弱勢族群 議員籲興建社會住宅

2010/09/27

市政府在去年9月釋出興建「青年住宅」的構想,希望利用閒置的學校空地,或是以捷運聯開的模式,興建青年低價住宅,不過市議員認為這個方案只考慮到青年人成家的需求,沒有照顧到實際經濟弱勢的族群。

市議員陳玉梅:「除了青年之外還有很多其它的弱勢族群,希望透過公聽會替這些弱勢族群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

議員表示為了照顧經濟弱勢的族群,像是重度身心障礙人士、獨居老人和受家暴需要庇護者等「絕對弱勢者」,需要興建社會住宅,並且要有一定的承租規範。

市議員陳玉梅:「以我們現有過去市政府執行的,包括出租國宅、中繼國宅,會產生一些住戶該走的沒有走,想要住進國宅的又進不來。」

議員舉行公聽會,呼籲市政府應該要考量社會經濟弱勢族群的需求,在「只租不售」的前提之下,提升公有出租住宅的比例,讓弱勢族群有個棲身之地。

北市府花錢教移樹 環團抬棺為樹申冤

本報2010年9月24日台北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陳錦桐攝影

面對越來越多的公共工程移樹的需要,台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公燈處)於23日舉辦樹木移植研討會,藉由提升樹木移植技術,減少移樹對樹木帶來的傷害。然而,環團則質疑為何是「樹木移植研討會」而非「樹木保護研討會」?認為市府心態可議,辦研討會浪費公帑。現場抬來棺木,代表遭到不當移植、大批死亡的樹木,繞行市府抗議。

公燈處表示,近年民眾保留樹木的意識逐漸高張,對於公共工程範圍內樹木,已由移植代替原有的伐除方式。公燈處主秘藍舒凡說,樹木能留在原處是最好的,但遇到公共工程時,就必須以移植的方式來處理。

對於是否有不適合移植的樹種,藍舒凡回說,研討會針對不同樹種提供移植建議,有些樹種須考慮移植的季節,而公燈處也要求移植的樹木存活率必須達到80%。然而,即使移樹方面頗為細緻的新加坡,也無法達此目標。

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發言人陳依雯說,以台灣如此粗暴對待樹木的情況來看,要達到80%存活率,機率不大。

陳依雯表示,樹木移植必須非常小心謹慎,甚至需半年的時間,讓樹木慢慢適應離開原地到不同的土地,而且越老越珍貴的樹,移植成功的機率越低。

陳依雯多次參與監督市府移樹過程,松山菸廠(松菸)樹木移植、徐州路3棵老樟樹,公燈處皆未派人到現場監督,任由委辦廠商粗暴地移動樹木。而「存活率的算法尚無定論,但以目前的統計,移樹的存活率約45%。」也就是移植的樹木,一半以上都已死亡。

根據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統計,台北市較知名的公共工程移植樹木的數量,信義線捷運沿線約4000棵樹,國際花卉博覽會1184棵,松山菸廠800多棵,客家文化園區84棵、天母磺溪23棵,都是受保護的老樹;其他因各種名目移植的樹木更不計其數。目前尚有廣慈博愛院的700多棵樹命運未卜。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陸詩薇對於市府缺乏基本的護樹心態,只顧著討論表面的移樹技術,認為是本末倒置、模糊焦點。他說,若是為了生態原因而策略性移除早年不當種植的外來種,並替換地區性原生種時,討論提升移樹技術才有意義。

松菸公園催生聯盟召集人游藝,現場帶來原種在松菸的100年大樟樹照片,原本綠意盎然的一棵樹,移走之後毫無生氣,9月6日的照片顯示,樟樹光禿,已然死亡。他說,樹木本來就不適合移植,而未經管理的樹木銀行,根本就是樹木墳場。天母磺溪砍一棵受保護老樹只罰5萬,等於宣告以後繳錢就可以砍老樹!

2003年,台北市政府雖制定了全台第一個樹保條例,十年來也已完成台北市的老樹調查與許多審議工作,但是碰到政策干預時,常使樹保條例無法發揮積極作用。都市改革組織理事孫啟榕即說,樹保條例已經喪失應有的精神和作用!

北市國有地恢復標售?

2010/09/24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財政部國產局下午針對北市國有地是否恢復標售,舉辦產官學會議。建商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王光祥表示,國有地停售讓都市更新做不下去,土地取得更困難,建商希望政府儘快恢復標售,不過地政學者張金鶚不認同,認為此時不宜解禁。

無殼蝸牛聯盟下午則到國有財產局前抗議此次會議,無殼蝸牛聯盟表示,名義上,這次會議雖是今年三月政府在各方撻伐下宣佈暫停標售國有土地半年的再次檢討,但實際上,這也是台北市國有土地再次「蠢蠢欲售」的風向球。

國產局上午強調,立法院於今年三月決議停售北市國有地,並要求半年後重新檢討,目前時間已到,因此邀請建商公會、地政學者、相關部會等產官學界,了解各界對北市國有地是否重新標售的看法,國產局本身並無既定立場,今天也不會有具體結論。

張金鶚上午表示,目前市場利用土地炒房價的情況並未改善,在央行透過審慎措施力求平穩房市之際,國有地不適宜在此時重啟標售。

他表示,活化國有地是共識,但活化並非標售,學界的立場是要政府找到最會利用土地的人,以發揮最大公共利益為前提來活用國土地。他強調,國有土地是全民資產,增值應該是全民來分享,而非只有少數人享有。政府應有整套國有地計劃,而非只是出售土地。

無殼蝸牛聯盟發言人呂秉怡表示,目前央行大力控管房市,就是不希望建商囤地養地,而國產局急著賣地,擺明就是和央行唱反調;另外建商一再表示,停售國有地造成土地供給減少,所以地價才會上漲,根本是誤導視聽。真實的狀況是建商手頭上的土地存量多的很。

呂秉怡強調,北市精華區土地,應優先用於應優先用於各種符合公眾利益之公共用途,如公有出租住宅。呂並質疑,為何政府每次召開這種攸關土地、房價的會議,財團建商永遠是坐上嘉賓,民間團體則永遠被摒於門外,這是哪一種的「庶民經濟」?哪一種的「苦民所苦」?

花博跨年晚會 燒4600萬 北市府另辦101煙火秀 「1夜2場浪費」

2010年10月02日蘋果日報 花風暴【綜合報導】

花博再掀亂花錢爭議,為迎接建國百年,北市府12月31日將在花博大佳河濱公園辦跨年晚會,全程1小時的晚會,包括舞台、看台、水幕秀、煙火等將花掉4600萬元,北市議員昨批,每分鐘燒掉近80萬元,且市府已與民間單位在市府廣場合辦跨年晚會及101煙火秀,一夜辦兩場好浪費。專家也說:「花博辦煙火秀不知道要展現什麼特色?」

硬體斥資餘億元
北市議員吳思瑤說,花博跨年晚會包括火寶火舞世界劇團、優人神鼓等內容共約1小時,經費達1億9500萬元,其中硬體花1億多元,其餘2000萬元煙火、1700萬元水幕秀及舞台等900萬元設備,卻是用過一夜就拆。

北市議員徐佳青批評,花博跨年晚會預估6400人次參觀,比歷年在市府廣場跨年晚會參觀人數約50萬人次相比差很多,費用卻比市府廣場晚會高4倍,且一夜辦兩場,浪費人民血汗錢。

北市文化局科長楊秀玉回應,花博跨年晚會是國際性的演出,規模浩大,而且舞台融合現場環境,硬體模組「量身訂做」,經費才會這麼高。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系副教授侯漢君批,煙火瞬間燒完,不知道要展現什麼花博意涵。民眾林佩宜也罵:「花博花4600萬元辦晚會,實在不合理。」

舞台燈光業者彭先生表示,府前跨年晚會舞台500萬元可搭起來,行情要看搭台地點、規模及觀眾人數等條件,大佳河濱公園迎風面大,搭舞台安全等級較高、花費也可能較高。
主動邀泛藍參觀
此外,北市議員莊瑞雄昨天批評,北市府近日針對議員會勘花博園區有諸多設限,卻主動邀請泛藍人士參觀花博園區。市府發言人趙心屏昨表示,不知道此項訊息。

但花博總部人員透露,今、明兩天市府的確請10多名泛藍人士參觀園區,包括常上政論節目的泛藍名嘴邱毅、羅淑蕾,也有和市府合作市政介紹的廣播節目《台北一定強》主持人趙自強。

上述3人坦言獲邀。羅淑蕾說,本身具會計師專業,將審視昂貴花價是否真有價值。邱毅、趙自強均表示,因有事在身,無法參加。

莊瑞雄痛批,「既然北市府以趕工為由,阻擋議員監督,這兩天難道廠商就不用趕工嗎?」議員李慶鋒也痛批,市府想迴避議員監督,又想向藍營取暖,才想出如此拙劣作法。


花博跨年晚會資訊

◎時間:2010/12/31,晚上11~12時
◎地點:大佳河濱公園展區
◎內容:火寶火舞世界劇團、優人神鼓、合唱團與藝人紀曉君演唱、煙火施放
◎經費:軟體、硬體總經費約1億9500萬元(含明年4月的閉幕晚會費用)
◎遭質疑經費細項(其中僅跨年晚會即需4600多萬元,遭質疑等同1分鐘花80萬元)
.戶外臨時舞台(含油壓升降平台、道具電動車、圓形電動車、河上火線管等項目)約300多萬元
.戶外臨時觀眾看台(含貴賓席區、貴賓席區結構搭設、樓梯B區、1100張貴賓椅、300張特級貴賓椅、屋頂區、圍籬等項目)約600多萬元
.水幕表演1700萬元、煙火施放2000萬元
資料來源:北市文化局、北市議員吳思瑤

房價高 住盟籲建「社會出租住宅」

教育廣播電台

明天(4)是「世界人居日」(World Habitat Day),由少年權益聯盟等12個社會團體,發起的「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今天(3)公佈「台灣社會住宅說帖」;他們呼籲政府,住宅不應該只是商品,台灣目前公共出租國宅只占0.08%,政府應該將「社會住宅」納入政策,建立以「社會住宅」為主的房市調節機制。

聯合國從1985年起,將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訂為「世界人居日」,促使各國政府意識到擁有安全的住所是基本人權,並且訂出7大住屋權準則,作為各國住宅政策指標,包括固定居住且安全、經濟可承擔、有獨立廚房及廁所、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等指標項目。

今年的「世界人居日」就在10月4號,活動在中國上海世博舉行,國內發起的「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特別舉辦第一屆台灣世界人居日活動,提出12個住宅問題和主張,聯盟發言人呂秉怡表示,台灣的高房價,讓許多民眾買不起、甚至租不起房子,但是在國外很多先進國家,以「社會住宅」的概念,由政府興建或民間擁有合於居住標準的房屋,採取只租不賣的方式,以低於市場租金或免費,租給低所得家庭、新婚夫婦以及特殊的弱勢對象。

呂秉怡指出,台灣的公有社會住宅,只占住宅總量的0.08%,遠遠落後其他先進國家,像是荷蘭的比率高達34%、香港29%、英國20%、日本6%,台灣現階段應該優先運用公有土地,以5%、大約將近40萬戶的社會住宅為目標,並建立社會住宅使用對象、租金標準、住戶權益,結合福利服務和補助體系,真正照顧弱勢民眾居住需求。

國有地解凍? 無殼蝸牛緊盯

更新日期:2010/09/25 06:00(台灣新生報)

無殼蝸牛聯盟昨天聚集國有財產局外,抗議政府擬開會解凍精華區國有地標售。聯盟表示,無論會議結論是什麼,聯盟將會監督每一塊國有土地,阻擋開標賣給財團。

無殼蝸牛聯盟等社團昨天下午聚集在國有財產局外抗議,表達對國有財產局邀集產官學界召開「是否暫停標售國有土地」檢討會不滿。

無殼蝸牛聯盟發言人彭揚凱表示,國有財產局召開這次檢討會,邀集建商參與,就是要推翻今年三月通過的停止標售國有土地政策,解凍停標土地,釋出給建商財團。

聯盟表示,應讓更多人進入會議現場,或至少讓媒體進入監督,並要求國有財產局公布參與會議的建商名單。國產局表示,這是內部行政會議,便未再回應。由於現場有警力維持秩序,聯盟並沒有進入會場。

「郝鋪張!」花博跨年一晚燒5000萬

自由電子報2010-10-2〔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一個小時」的跨年晚會要燒掉五千萬元!台北市議員昨天痛批「權貴花博!郝鋪張!」台北市文化局則認為,相較於高雄世運開幕一晚花費一.五億元,花博跨年花費五千萬元已經很節省。

市府:高雄世運開幕花1.5億
台北市議員吳思瑤調閱市府的資料發現,台北市政府編列與跨年晚會相關的總經費高達一.九五億元,其中花博跨年晚會光是硬體部分就花費一億多元。

吳思瑤說,表演內容包括煙火二千萬元、水幕秀一千七百萬元,還要分別花三百萬元以及六百八十萬元打造舞台與觀眾看台,等於一小時的表演要花費將近五千萬元,且幾乎只使用一晚,平均一分鐘就燒掉八十萬元,這樣的花錢方式讓小老百姓真是瞠目結舌!

吳思瑤更批評,晚會看台包括一千一百張一般貴賓椅以及三百張特級貴賓椅,另外還有一般民眾的五千個站席,「貴賓坐著看,市民靠邊站?這樣的差別待遇根本就是把市民當做二等觀眾!」

吳思瑤認為,國際活動分站席與坐席可以理解,但為何在台灣坐著的是官員貴賓,台灣老百姓就一定得站著?
市議員徐佳青也說,郝市府除了花博跨年晚會一晚就燒掉將近五千萬元,市府廣場前還編列八百萬元舉辦跨年晚會,形成台北市政府一晚同時舉辦兩場跨年晚會,一夜兩場大型活動,完全在浪費人民的血汗錢。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則強硬表示,「許多開放式場地舉辦大型活動時,都會分坐席及站席,無論小如參加大安森林公園露天音樂台,大如上海世博會期間多場藝文活動,都是如此。」

標售國有地? 無殼蝸牛反彈

民視 (2010-09-24 21:55)

今年3月為了抑制房價,行政院下令暫停標售台北市的國有地,事隔半年,財政部今天邀請產官學界代表,討論是否重新開始標售,引起無殼蝸牛等民間團體大反彈,直接到國有財產局門口嗆聲,要求進去參與會議。警方層層戒護,無殼蝸牛聯盟、人民火大聯盟等民間團體又推又擠,要衝進國有財產局。原來財政部邀集產、官、學界討論,台北市國有地是否繼續停止標售,卻沒有邀請民間團體參加。強調只是內部會議,不過卻找來建築商公會代表,難怪引起民間團體非常不滿。

台北市500坪以下的國有地,總面積超過17公頃,公告現值更高達193億元,原本吳揆3月宣示不再標售,事隔半年,又打算解禁,民間團體質疑,政府是為了年底選舉,才想重新開放標售,圖利財團。房價還是居高不下,政府該想辦法蓋國宅,讓民眾住得起,而不是出賣國有地營利,放任建商繼續炒房價。

夏鑄九痛批:到了選舉一切都變了樣

【聯合報╱記者陳志豪/台北報導】 2010.09.15 12:20 pm

曾在台大城鄉所任教的台北市政府副市長林建元,日前發出電子郵件給台大城鄉所師生,表示要為設計團隊說句公道話,也呼籲城鄉所師生支持。城鄉所所長夏鑄九回信力挺,並痛批到了選舉一切都變了樣。

林建元說,每天報紙都在批判新生高架橋與花博的單價比市價偏高,竹編休息站、九層塔、紙座椅等都有問題,好像市府貪官汙吏結合奸商的建築師與營造廠,讓他非常難過。

他表示,設計新生三館、竹編休息站的張清華,是綠建築領域的國際知名的建築師,北投圖書館即是代表作,花博工程繁瑣,竹編休息站要求共計卅四萬元的預算,就被罵黑心建築師。

外界批評竹編休息站都是學生在做,但竹編師傅提供機會給學生參與學習,不收學費還請他們吃便當,這算過分嗎?張清華結合綠建築、本土工藝與參與式設計的工程項目,被拿來與菜市場的材料價格相提並論,這樣公平嗎?

林建元還說,花博為營造社區居民的共同參與,在展區外圍,沿民族東路的圍牆設計一個「開心農場」,種植常用的菜園作物,有花也有果實,其中要求的九層塔必須是灌木型九層塔,具備一定的高度與形狀,而且六個月的保活,種在路邊如果被偷拔走了,廠商也要負責補植,這樣的九層塔一棵一百廿元會很貴嗎?

夏鑄九在回信時力挺表示,張清華是台灣的負責任的建築師,要求品質,不可能貪汙。像這樣的建築師,支持都來不及了,豈能政治汙衊?搞政治,也要有點基本原則吧?不能到了選舉,一切就變樣了,難怪台灣的公共建築,幾乎就是品質低劣的同義詞。

2010年10月3日

校外教學只能看花博? 爆爭議

更新日期:2010/09/30 10:01

既強迫學生跳花博舞引發爭議後,又傳出學校校外教學強制學生參觀花博!


學期剛開始,就有家長投訴,這學期台北市國中小學校外教學地點一律是花博,而且門票自費,家長抱怨,過去校外教學去哪都是可以討論的,這次因為花博強迫參觀,實在很不合理。


李媽媽語氣無奈,因為學期剛開始,學校就發了這張行事曆,白紙黑字早安排好,這學期校外教學,12月21日「配合花博參觀展場」,而且學生門票72元,請自費,家長要陪同,也要自費,過去開放家長討論地點的校外教學日,這學期通通沒得談,就是看花博。


台北市中小學學生加起來高達37萬人,有沒有綁住學生家長充當花博鐵票隊,教育局說只是鼓勵,沒有強制。


教育局教育家長,看花博培養台北市民的榮譽感,就不知道,被要求看花博的學生家長,能不能接受了。

2010年10月2日

「郝鋪張!」花博跨年一晚燒5000萬

更新日期:2010/10/02 04:11 〔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一個小時」的跨年晚會要燒掉五千萬元!台北市議員昨天痛批「權貴花博!郝鋪張!」台北市文化局則認為,相較於高雄世運開幕一晚花費一.五億元,花博跨年花費五千萬元已經很節省。


市府:高雄世運開幕花1.5億
台北市議員吳思瑤調閱市府的資料發現,台北市政府編列與跨年晚會相關的總經費高達一.九五億元,其中花博跨年晚會光是硬體部分就花費一億多元。


吳思瑤說,表演內容包括煙火二千萬元、水幕秀一千七百萬元,還要分別花三百萬元以及六百八十萬元打造舞台與觀眾看台,等於一小時的表演要花費將近五千萬元,且幾乎只使用一晚,平均一分鐘就燒掉八十萬元,這樣的花錢方式讓小老百姓真是瞠目結舌!


吳思瑤更批評,晚會看台包括一千一百張一般貴賓椅以及三百張特級貴賓椅,另外還有一般民眾的五千個站席,「貴賓坐著看,市民靠邊站?這樣的差別待遇根本就是把市民當做二等觀眾!」


吳思瑤認為,國際活動分站席與坐席可以理解,但為何在台灣坐著的是官員貴賓,台灣老百姓就一定得站著?


市議員徐佳青也說,郝市府除了花博跨年晚會一晚就燒掉將近五千萬元,市府廣場前還編列八百萬元舉辦跨年晚會,形成台北市政府一晚同時舉辦兩場跨年晚會,一夜兩場大型活動,完全在浪費人民的血汗錢。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則強硬表示,「許多開放式場地舉辦大型活動時,都會分坐席及站席,無論小如參加大安森林公園露天音樂台,大如上海世博會期間多場藝文活動,都是如此。」

砍樹、砍樹、砍樹 板橋居民痛心疾首

2010/10/02 16:29 NewTalk 新頭殼 李雲深/綜合報導


為了興建派出所,板橋江翠國中附近的石雕公園的老樹,今天上午在大批員警包圍及附近數十居民抗議下,遭到砍伐和遷移,雙合願景聯盟及當地居民對於地方政府大量砍樹移樹的舉動痛心疾首,公民記者大暴龍將整個砍樹的粗暴過程拍攝下來;雙和願景聯盟成員潘翰疆表示,鋸一棵樹只要五分鐘,但是一棵樹要長這麼大卻需要四、五十年,不應該輕意砍伐。警方則數度舉牌警告抗議民眾違反集遊法。


在苗栗大埔事件扮演揭發重要角色的公民記者大暴龍今天上午也趕往現場採訪,他說:「就在今天早上, 我從未見過如此囂張粗殘的"國家暴力",石雕公園的樹木能不能保住,端看"人民"的力量有多大?」透過他拍攝的影片,可以看到電鋸往樹幹切下去的畫面,電鋸的聲音吱吱嘎響。


潘翰疆說,公園管理法規定,公園不是警察管的,現場居民也說,公園是要給大家用,結果是要建派出所大樓。現場十數位民眾高喊:「公園住綠樹,警察去別處」口號,警察則忙著用擴音器警告現場群眾已經違反集遊法,要求立即解散。


板橋石雕公園近日圍起圍籬,準備砍樹移樹蓋建築,引來護樹人士的關切,他們認為,都市裡的綠地樹木是裡鳥類動物重要的棲地,也是人類呼吸乾淨空氣的來源,都市熱島裡要節能減碳、負二度C涼下來,有公園綠地才能少開冷氣、維護良好生活品質。老樹經數十年光陰成長不易,但粗暴移老樹,只會讓老樹死亡,形同砍樹害樹,就算移樹後重新種樹,綠蔭美景要多年才能恢復。


樹木被砍伐遷移之後的空地,將做為派出所之用,這是2007年6月5日板橋市公所通過的決議,但居民表示都沒有接到徵詢,也沒有同意。抗議人士憂心有一就有二,有警察局、就會有停車場、就會有更多圖書館等公用設施,公園都是人工水泥建築沒有透水土地,就不是公園綠地了。他們並舉中和四號公園的殷鑑不遠,在警察局(1/3)與圖書館(1/4),綠地已剩不到一半了,如果人民不阻擋,板橋就會步永和水泥建築後塵,每個人的綠地不到0.25平方公尺,不到半張報紙大。


此外,護樹人士也批評黑箱作業,目前沒有公開施作範圍的工程圖,連工程告示牌都悄稍自行移走,給社會不良觀感,也無法得知將砍樹移樹的數量與範圍。10/1的說明會,官方避重就輕、單方宣導,連規畫圖、移樹計畫也沒有公開印出資料給鄉親民眾,令民眾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