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都會台北的燃燒地圖

2009年11月19日

燃燒地圖,還想多作些什麼?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陳依雯

「燃燒地圖是什麼?」自從半年前OURs開始發起這項行動計畫後,陸續接到很多好奇的詢問,至今並有大安社大、萬華社大、士林社大、淡水河守護聯盟等伙伴,邀約OURs前往介紹燃燒地圖,過程也不乏媒體報導。老實說,OURs多半是在種種演講或稿件邀約的時間壓力下,硬著頭皮去整理出一些關於燃燒地圖的說明、解釋。但是,所有我們單方面給出的解釋絕不會是精確而完整的;因為「燃燒地圖是什麼」,取決於每一個人使用它的方式,以及雙向累積出的意義。

簡單來說,你若只想「接受訊息」,瞭解有哪些環境議題可能導致台北盆地「都會熱島效應」的加重,便可以在燃燒地圖的部落格(blog)和網路地圖(google map)上,瀏覽這些環境議題,並針對有興趣的議題,連結到專屬的部落格以作進一步瞭解。這是目前大部分人使用燃燒地圖的方式,在此,燃燒地圖就是一個都會台北熱島議題的「入口網站」與「訊息平台」。

然而,若你不想只是被動的接收訊息,當你還想「多作些什麼」時,啪!燃燒地圖計畫一直在等待的「夢幻使用者」就出現了!你可以按照燃燒地圖的說明與教學,去編輯你關心的議題、提出你想要的訴求、更新你知道的訊息。在此,燃燒地圖就是一個具有「web 2.0」概念的媒體,而你透過參與編輯的方式,介入了燃燒地圖,成為它的一部份;此時,使用者不再只是「透過媒體」(by media),更要「成為媒體」(be media)。

但極有可能,你會抱怨:搞什麼?燃燒地圖上的資訊,根本不如環資、苦勞網、小地方等網路媒體及時又豐富。我為什麼要花時閒在這上頭?但你也可能會發現,燃燒地圖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將每個議題同時並列在一幅網路地圖上。

此時,若有使用者開始思考:如果我們擁有編輯地圖的權力,那我們能多作些什麼?啪啪!燃燒地圖一直在期待的「殺手級夢幻使用者」就出現了!在此,燃燒地圖是一種創造。你將社區的問題和相關方案同時呈現在相應的地圖位置上,可能讓問題更加清楚,也讓方案的討論得以累積並修正;你透過地圖所呈現的點、線、面,可能發掘以往忽略的脈絡與結構,讓這座大都會被掩蓋的複雜身世可望再次浮現。

此外,你透過地圖,發現除了文字和圖片這兩種平面的工具,「地圖」本身也可以是一種說故事的邏輯;甚至燃燒地圖可以轉變成「護樹地圖」、「護河地圖」、「農耕地圖」、「玩泥巴地圖」、「找回蝴蝶地圖」……從再現負面的種種悲憤,到描繪正面的多元夢想,「地圖」本身可以是一種扭轉既成意義的自由力量。在你身上,問題本身開展了一種另類的觀看、表達、思考、質疑的方式。至此,燃燒地圖涉及了符號美學,成為一種市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富有創造力與情感的變革表徵。

因此,我們可以說:「台北都會的燃燒地圖」(Taipei Burning Map),是一項低成本、實驗性、有機發展的行動計畫,我們想要透過它,呈現轉型中的台北都會,在全球暖化與熱島效應威脅下,必須及早面對的眾多環境議題;並呈現台灣民間社會在傳統運動模式遭遇瓶頸的此刻,如何展現能量、發展新的運動平台,以在台灣現存的市民社會和資訊社會脈絡中,為政策對話、議題行銷、公民教育,尋找新的出口。

但是,我們更想說:關於「台北都會的燃燒地圖」對城市的期待是什麼?社區可以如何使用它?非運動團體的一般市民又可以與它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在不斷嘗試「解釋」的過程中,我們其實是在給出更多的提問。因此,別再追問「燃燒地圖是什麼」吧;從現在開始,不妨加入使用者的行列,持續用實踐來提問:「關於燃燒地圖,我們還想多作些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