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都會台北的燃燒地圖

2010年9月10日

沒有泥土芬芳的花博

2010年09月02日蘋果日報 (陳文卿)


一場「花博」過後,據說中山足球場將變成長期展覽場;公園也會蓋起展示館。於是我們將可以在裝潢得美侖美奐,燈光空調十分舒服的室內展覽場,透過科技化的3D畫面來觀賞各種鮮豔美麗的花卉。只是,聞不到泥土的芬芳,無法倘佯於如茵的綠草,雖然不必流汗,卻也失去田園野趣。

這裡凸顯出一個矛盾,拿辦電腦展、藝文展的思維來辦花卉展,基本上是格格不入的。花博主辦單位宣稱花博是「台灣的榮譽、台北的驕傲」。藉由花博的舉辦可以展現台灣的園藝技術水準,造福花卉產業,提高台灣的國際能見度,效益無窮。只是,許多人可能與筆者同樣很納悶,台北市是個都會城市,基本上賣花的多種花的少,為什麼是由台北市來辦花博,而不是花卉產業集中地的彰化或雲林?
答案當然很清楚,要辦國際級的活動,必須要有完善的公共設施,且動輒一擲數十億元,全國只有北高有這個能耐。

花卉運輸違背減碳
可是花卉的生命周期很短促,要維持長達半年的展期,隨時有賞心悅目的花卉可觀賞,可以想見的是必須經常將枯萎的花換掉而補上鮮花,而這些花又大部分都必須從中南部北運。運輸成本及所增加的排碳量,可能與節能減碳大相違背。

我們從花博的官網上看到花博有三大理念,分別是:表現園藝、科技與環保之技術精華,達成減碳排放及3R(Reduce, Reuse, Recycle)之環保目標,以及結合文化與藝術之綠色生活。可是將花卉植栽從原生土地移植到展覽場內排列,如何能展現「減碳減排」之環保目標,主辦單位可能要提出更具體的說明,以消除大家的疑惑。

另外有個問題,假設每周更換幾百萬株的花卉植栽,包含培養土、包裝袋等,無形中將增加許多廢棄物。而這些園藝廢棄物依照現行的垃圾分類標準來看是歸類為「廚餘」,因此必須回收再利用,不能拿去焚化爐燒。可是卻都是無法養豬再利用的廚餘,只好作堆肥,而這將增加台北市廚餘堆肥處理的負荷,是否已有對策?

花博是台北市以及全國的盛事,全體國民都樂見能辦得圓滿成功,讓國際友人觀賞花卉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台灣之美。因此,除了主題展覽外,整體的環境規劃皆應該讓所有參觀者能共同感受到,這確實是一場綠色低碳的博覽會,而非只是在外表上呈現出讓人賞心悅目的畫面而已。

更重要的是,為了避免九十多億元的花費僅帶給國人煙火似的驚豔,花博後的永續效益不能不有具體的規劃。

作者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