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都會台北的燃燒地圖

2010年5月7日

天災頻仍下的台灣 國土計畫應全盤檢視國土資源

(廖本全以「國土計畫,法奈何」為題,發表演講) 2010全國NGOs環境會議系列報導

2010年全國NGOs會議18日於台中召開。今年適逢世界地球日40周年,會議主題訂為「氣候變遷下的國土規劃與環境倫理」。上午並以「國土規劃與環境正義」為題,邀請學者專家發表演講。

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主任廖本全以「國土計畫,法奈何」為題,點出台灣國土規畫的無奈。他認為對國土資源全面調查以及透過調查建立資料庫是國土計畫最重要的功能,對國土全盤的了解掌握,並對國土總定位,可做什麼、不可做什麼,都應清清楚楚。不可發展地區,是不容挑戰;可發展地區,進行不同分區管理計畫,人可以進來利用,但有條件有限度的。緊接著有防災計畫。

台灣「災難常態化」是結果,導因於國在山河破、社會成本惡耗以及社會弱勢受威脅。國土計畫和國土復育是兩件事情,政府卻把它混在一起。國土復育是指破壞之後的救贖,將破碎的土地收回來,用自然或原住民的方式保護。台灣這幾個世代雖有災,但必須求無難。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理事陳曼麗回應時說,921至今尚未復原,八八水災也仍繼續重建,再加上今年會不會有水災等,都讓土地的復元加倍困難。難怪廖本全會形容「國在山河破」,環境正義和社會正義都不在了。而行政院長吳敦義將核四商運為國禮,卻不提核廢料如何處理,讓我們這一代的人留下一攤核廢料給後代子孫。她建議向原住民祖先學習,和環境永續相處。
國土規劃應秉持禁漏、演進、母性原則

台南大學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教授鄭先祐表示,國土規劃需考慮三項內涵與四項原則。

三項內涵是指:
1.能可持續性即生生不息
2.提升國民福祉,而環境與經濟是支撐的兩大力量,落實環境力的維護。
3.運用3E處方,環境保全(Environment integrity)、經濟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與公平(Equity)。

四項原則:
1.禁漏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面對環境災難要有最壞的打算,禁止有任何萬一發生的可能。
2.分散多元原則(Diversified principle)小而美,按各地自然與人文特質,選擇適宜的,減少集中式的、大量式的;維持生物和人文的多樣性。
3.演進原則(Succession principle)面對生物必須有百年演進的考量。國土規畫下的公園綠地或自然野地,都必須考量百年演進的改變。
4.母性原則(maternal principle)溫柔承擔,有如照顧「大地之母」對待自然環境。

國土規劃理想目標應能平衡城鄉發展(空間利益)、縮短貧富差距(社會結構利益)、提高生活品質(自然價值)。
Gaga:對自然的尊重與了解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監事拔尚以泰雅語「gaga」一詞說明原住民與自然的關係。原住民的世界觀是建立在部落,沒有國家概念。而gaga是指,成為真正的人必經之路,是基於對自然的尊重,進而了解。對於國土計畫,原住民主張按照原住民基本法,涉及原住民土地應與原住民討論。

立委田秋堇則以其在立法院的經驗表示,原住民在高山上已經沒有過著gaga生活,究竟對原住民該以何種標準認定,是指血統上的原住民?每當她在立法院擋法案,如達仁鄉核廢料幾乎很少看到原住民立委支持,或越域引水,原住民立委甚至護航。

鄭先祐認為原住民之所以會改變是因強大的都市文化已經進入原住民的生活,這種改變不是原罪,是整個都市強力發展的結果。拔尚也說, gaga與血緣或基因無關。而台灣政治、選舉的設計讓原住民不能成為gaga。
文史工作者瓦歷斯‧諾幹說,政府用一紙命令剝奪原住民傳統領域,使得民族的心靈受傷。政府應對原住民做兩件事:除罪、承認錯誤以及和解,而兩者之前要先有真相,有真相才有真實的和解。

產創為開發開大門
與會人士對於近日通過的「產創條例」第10章將未開發開大門,表示憂心。鄭先祐說產創或「促升」條款都是補助條款,不公義帶來苦難。廖本全認為環保團體要注意源頭治理,從產創看到政治和經濟力量結合,但若政治和社會力量結合就有希望。
中科三期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保署置之不理、甚至自己解釋法令,顯示台灣社會力量太弱了。他說,環保署這樣搞,未來其他單位也這樣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